基础研究列表
序号
|
基础研究成果名称
|
年份
|
1
|
完善了四川叠合盆地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形成和分布理论
|
2015-2017
|
2
|
继续主导西部海相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形成机理与评价技术的研究
|
|
3
|
地球物理精细成像和预测理论技术研究
|
|
4
|
发展和完善了复杂气藏渗流理论,建立了特殊渗流实验测试技术
|
|
5
|
发挥引领作用,成为我国压裂酸化改造理论和技术创新中心
|
|
6
|
深地油气藏钻完井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取得重大进展
|
|
7
|
深水油气藏钻完井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取得重大进展
|
|
8
|
深水高温高压钻井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
|
9
|
引领、推动我国钻井液技术和欠平衡钻井技术的发展,储层保护学科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地位
|
|
10
|
发明新型水泥浆体系,引领我国固井技术不断发展
|
|
11
|
推动我国钻杆技术和 PDC 钻头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
|
12
|
在世界上首次建立和发展海上稠油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
|
13
|
初步建立我国页岩气地质评价、开发理论和工程技术体系
|
|
14
|
龙门山-四川盆地深部存在一个连续滑动地壳层
|
2010-2014
|
15
|
松潘-甘孜中上三叠统复理石地层真实厚度小于3-5km
|
|
16
|
一种新的TK能量衰减模态分解(EMD)油气检测方法
|
|
17
|
合成新型大分子单体4-乙烯苄基辛烷基酚聚氧乙烯(18)醚(VBPEO),获得梳型丙烯酰胺共聚物(PVEA)
|
|
18
|
建立构建分子间相互作用势能模型的新方法
|
|
19
|
建立非线性有效应力系数与单变量围压和孔隙流体压力差值间的函数关系
|
|
20
|
一种基于负表皮水平井渗流模型的试井分析方法
|
|
21
|
获得多孔介质中原油氧化机理、建立描述热效应对原油渗流规律影响的数学模型、轻质油藏空气驱原油反应历程和空气驱油机理
|
|
22
|
成盆成藏动力学研究促进了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天然气理论创新与特大型气田战略发现
|
|
23
|
主导西部海相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形成机理与预测技术研究发展,指导西部多个大型气藏勘探发现
|
|
24
|
高含硫气田开发渗流理论创新指导我国第一个、世界上第二个超百亿立方米级特大型高含硫气田成功开发
|
|
25
|
发挥引领作用,成为我国压裂酸化改造理论和技术创新中心
|
|
26
|
深水、超深水钻井隔水管系统力学行为基础研究及安全控制技术创新取得重大突破
|
|
27
|
引领、推动我国钻井液技术和欠平衡钻井技术的发展,储层保护学科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地位
|
|
28
|
发明新型水泥浆体系,引领我国固井技术不断发展
|
|
29
|
研发新一代高性能钻杆和PDC钻头,使我国钻杆技术和PDC钻头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
|
30
|
第三代测井处理解释系统研发成功
|
|
31
|
成功研发新型聚合物并建立和发展海上稠油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
|
32
|
积极开展页岩气勘探开发基础研究,成为推动我国页岩气发展的重要力量
|
|
33
|
主导西部致密砂岩天然气储层综合评价方法与技术的发展
|
2005-2009
|
34
|
推动西部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基础理论研究,进一步发展勘探技术系列
|
|
35
|
晚二叠世—三叠全球海水锶同位素演化研究与国际学术前沿接轨
|
|
36
|
积极促进四川盆地动力学与天然气成藏机理的研究
|
|
37
|
引领我国钻井液和储层保护技术发展,组织领导全国优势力量开展复杂井钻完井液技术攻关
|
|
38
|
持续引领、推动我国欠平衡钻井系列技术的发展
|
|
39
|
成功研发高速牙轮钻头和高性能振动筛,为深井提速提供钻井工具
|
|
40
|
聚焦高压高产高酸性气田安全开发
|
|
41
|
发挥核心作用,已成为我国压裂酸化改造技术的研究中心
|
|
42
|
成功研发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新型驱油专用化学剂
|
|
43
|
发挥流体相态研究特色和优势,建成我国高酸性气藏开发及注CO2驱油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平台
|
|
44
|
复杂油气藏非线性渗流机理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