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晚7时30分,应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科研处邀请,上海交通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孔子学会董仲舒研究会会长余治平博士做客我院弘毅沙龙,在我院思学楼D507会议室作了以《万物皆备于我:本体与本心的张力分析——中国古代天人关系及其当代价值》为题的精彩学术报告。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小飞院长、崔发展副院长、我院部分老师以及全体研究生参加了此次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学院张培高老师主持。
讲座伊始,余教授从概念谈起,介绍了古代中西方对于“大山”和“天”的不同理解,分析了本体与本心、真如与佛性、七真如、是、道等理念,这一解说使在座的师生对于本次讲座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此次学术报告更加深入的推进做了重要铺垫。随后余教授切入正题,谈到了五个命题,第一个命题为“万物皆备于我”,余教授从孟子谈起,讲到人性四说,孟子的性善论对后世影响最大,并详细介绍了这一观点,总结为我的世界存在于我的看里,存在于我的感觉里。第二个命题为“吾心即宇宙”,余教授从陆九渊谈起,讲到宋明理学中,心与理的关系是最基本的哲学问题之一,并以此展开论述,详细介绍了陆九渊的心学观点。第三个命题为“心无外物”,余教授介绍了心学的巅峰——阳明心学,心无外物是王阳明哲学的第一命题,余教授介绍到:有意即是有物,意是现象世界的发现者和创立者,并介绍了著名的山花之喻。第四个命题为“物方生方死”,余教授在此谈到了辩证法的实质,介绍了哲学家惠施,阐述了相对论不是辩证法、物没有时空、1/26秒、没有当下、出生入死等观点。第五个命题为“物不迁论”,余教授介绍了佛教哲学的创始人僧肇,详细阐述了僧肇的观点。随后,余教授与在座师生进行了气氛活跃、思想深入的互动交流。
讲座最后,崔院长对整个学术报告会进行总结。他从问题谈起,根据马克思对主体哲学如何批判、中国哲学如何保证客观性、《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对宗教改革的批判、是关系在先,还是产生关系的东西在先这四个问题,进行归纳反思,并对余教授来院讲学再一次表示了感谢。整个学术讲座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7年5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