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069-机电工程学院
学校主页 在线投稿 学生社区

本科生教育
 专业设置 
 本科教育动态 
 特色服务 
 精品课程 
 教学改革 
 教务通知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科生教育 > 本科教育动态 > 正文

机电工程学院2021年春季学期课程考核实施情况

2021/11/09 作者:  编辑:冯诚沉  审核人:  点击:[]

 


    根据学校教务处的本科教学工作安排,按照《 关于组织开展课程考核实施情况专项抽检工作的通知 教务〔2021122 ),结合 《关于进一步强化本科课程考核评价的规定》(西南石大教〔202127号)文件的有关要求,为及时了解课程考核评价实施情况,总结优秀经验,稳步提升课程考核质量,经学院行政班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开展课程考核实施情况专项抽检工作, 成立了以祝效华院长、李忠伟书记为组长的2021年春季学期课程考核实施情况检查工作小组,具体教学检查工作及要求如下:

 

 一、成立春季学期课程考核实施情况检查工作小组

  长:祝效华 李忠伟

副组长:韩传军 姚伟宁 石明江

  员:刘洪斌 夏逢军  邱亚玲  王 维 郑悦明 陈波  钟功祥

蒋发光        郑华林   张 禾  张旭伟  孙建强    

二、学院召开春季学期课程考核实施情况专项检查工作会议

学院按照《关于组织开展课程考核实施情况专项抽检工作的通知》的工作要求,于1028日下午在明志楼B504会议室召开了2021年春季学期课程考核方式专项检查工作会议,韩传军副院长要求各教研室认真组织教师对课程归档资料进行自查,对课程考核方式和课程思政内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统计,认真检查和总结课程思政建设、课程考核方式、过程性评价开展情况等方面的问题。

 三、学院开展课程考核实施情况专项自查工作情况总结

1.召开院级核心课程建设成果汇报会

1017日全天,我院在明志楼B504会议室召开了2021年度核心课程建设情况交流汇报会。会议由祝效华院长主持,学院2020年底立项的27门核心课程建设负责人(或核心成员)逐一汇报了课程的建设情况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各课程负责人分别从课程目标与定位、课程内容组织、教法与学法改革(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非标考试模式)、教学理念和考核机制创新、多媒体资源库的配套等方面做了全面细致的介绍,与会教师还针对课堂教学与讨论、师生互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等方面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

由祝效华院长、韩传军副院长、学院教学督导委专家组成的评审小组认真聆听了每门课的建设情况,并对阶段性成果进行验收,同时也给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评审小组还对课程建设过程中课程组遇到的困惑和与会老师展开了积极有效地讨论,大家对所展现的问题达成了共识。

https://zq.swpu.edu.cn:8443/_vsl/2AD59C3232B1D2D3268C75AAAB8B0F16/6F205C0A/78E2E

1(祝效华院长主持会议)

祝效华院长表示,经过一年的建设,每个课程组都形成了建设个性化的创新方面,但核心课的建设是包罗万象的,包括特色教材、高效的教与学模式、多维度的考核方式、丰富的附多媒体线上线下教学资源、新工科背景下的课程交叉与融合、OBE理念的培养方式等,各核心课程组务必要抓准问题导向和主要建设方面,结合课程思政教育丰富课程内涵。同时,学院会根据评审小组的结论和意见,汇总课程建设总体进度情况,针对性地追加建设资助力度,切实提升我院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https://zq.swpu.edu.cn:8443/_vsl/754477F3DA809310E5BA2625AF61B691/F894200C/76E16

2(韩传军副院长与督导委专家对课程建设成果进行评议)

 2.由学院督导委专家开展教学归档资料专项检查工作

2021年春季学期,学院共开设课程230门次,其中毕业设计类9门次,实习类3门次,第二课堂8门次,课程设计11门次,留学生课程8门次,理论课程191门次。从课程的考试方式来看,采用“闭卷笔试”考核方式的课程有159门次,占理论课程的83.25%,采用大作业、上机考试、实验操作考试、论文报告的课程有32门次,占理论课程的16.75%;其中采用了线上线下混合考核模式的课程有7门次,占理论课程的比例为3.66%。从统计的数据来看,学院绝大多数理论课程的考试模式仍然为“平时作业+期末考试”的传统考核方式,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实践工作需要进一步进行强化。

111-3日,学院督导委专家随机抽取了气液传动及控制等60门次的课程归档资料进行了专项检查,其中核心课程15门次,大作业10门次,其余课程35门次。从检查的情况来看,教学归档资料的完备性较好。部分课程在成绩分析时针对课程目标达成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但也存在极少数课程的成绩分析较为简略,未对学生不及格比例过高的原因进行深度分析和反思。

3.各教研室一流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情况

工业设计教研室《企业项目实践》获批红宝石官方网站hbs1232021年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课程团队由7名教师组成,涵盖教授、副教授、讲师,该课程目前正在开展以课程为核心“融合、协同、共享”的社会教学体系研究,完成了两篇教改论文,已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并积极准备申报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企业项目实践》课程是以理论6学时和实践26学时组成,理论教学穿插在实践教学的各阶段讲解,其中校内教师负责设计理论和工程应用相关知识的讲授,内容以项目分析与设计研究、项目实施与工程应用、专利申报与成果转化三个内容组成。企业教师负责项目管理、营销和推广方面的知识讲解以及项目实际操作指导。校企教师扮演项目需求方(甲方),以提出各种项目需求引出相关理论知识,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学习;学生团队真实模拟设计项目组(乙方),按照企业所给出的项目要求和时间,分步骤完成项目的组织、实施与管理工作。课程执行过程中采用项目阶段评价方式,即学生根据企业具体实施项目进度分阶段性的完成项目中相应子内容(设计创意、草案绘制、效果图制作)。完成一个子内容,考核评价一次。企业项目实践》课程成绩评定是由平时成绩(20%)与期末成绩(80%)组成,其中平时成绩由草方案绘制、效果图制作和交流评分组成,该成绩主要是由校内教师来完成评分;期末成绩由校企双方教师现场听取学生成果展示汇报后共同评分。由于课程中,学生所参与的项目都是企业实际设计项目,不同学期参与的企业项目周期有长有短,但教学实施周期是恒定的,这就造成实际教学很难完全匹配企业项目实施进程,在最终学生展示汇报方案时,校企双方老师考核评分只能按照课程大纲制定的课程要求进行考核评分,而不能完全按照企业最终设定的综合要求进行考核。

2019级工业设计《人机工程学》结业采取非标准考试—大作业形式,成绩呈现成绩高的非正态分布。优占34%,良占34%,中占28%,及格占4%,不及格占0%2021年春季执行2020年新教学大纲,期末以课题设计报告形式,占总成绩60%,平时成绩包括学习通每周理论概念测试题成绩、4次大作业以及考勤成绩。大作业选题由学生自己确定,完成大作业需要自主探究学习,综合法规、成本、工程等非技术因素,难度较闭卷考试有较大的提升。对于学生做的深度是学生小组自己依据自身能力来达到,这也是区别学生成绩的重要因素。通过各项作业成绩分析可以看出,授课、研讨以及网课作业达到课程教学目标1—掌握人机工程学理论和基本知识(每周基本理论概念测试成绩很高)。通过团队完成4次大作业以及结课课题设计来看达到课程教学目标2—掌握人机分析和设计方法;所有同学能够发现生活中所存在各种问题,部分同学(60%)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具备跨学科整合知识的能力,达到课程教学目标3。通过人机课题及实验,所有同学掌握使用人机实验设备、CATIA软件进行人机分析、设计达到课程教学目标4。通过课题设计查阅资料以及专题介绍,学生了解了解人机工程学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达到课程教学目标5结合学习通测试课前强迫学生自学有关内容,通过激励等措施鼓励学生认真看书学习,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很大。大多数学生针对授课内容提前自学,做错作业后提出重做刷分,很好地掌握了大纲规定的基本理论的学习。课堂上主要以研讨,穿插知识,解决重点、难点为主,学习效果提升显著。具体操作是针对给出课题,自己组建小组,组长负责制,探究共同完成课题,评价是对成果和个人能力(答辩)综合评分。

工程力学教研室现有省级一流课程《工程力学(II)》,校级一流课程培育项目《理论力学》。《工程力学(II)》采用形成性评价模式,将平时成绩和课堂考核、网上学习的权重增加,实验成绩权重增加。最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动手的能力。材料力学课程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孙建强老师利用西南交通大学的课程平台、作业系统,实现线上作业和线下作业相补充,MOOC资源的合理使用,提高了课程的广度和深度,教学效果凸显。《理论力学》以学习通为平台,建立了运动机构仿真动画资源库、课程视频、线上测验习题库、期中和期末模拟测验试题库,学生可在线上自主学习,由课程组任课教师负责对学生线上学习情况进行统计和评价。

机械基础教研室2021年春季学期参与课堂教学的老师共13人,其中有7位老师在工程设计制图2、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基础Ⅱ、工程制图基础Ⅱ等课程教学中从工程伦理、家国情怀、科技强国、创新意识、工程素养、安全意识、工匠精神等方面开展了课程思政,实施课程思政的课程门数共14门,教研室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人数占比46.1%。老师们在遵循课程自身运行规律的基础上,结合课程内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实现了立德树人。《工程设计制图2》、《机械原理》均采取过程考核与最终考核相结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学生成绩主要由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实践环节、期末笔试组成。其中,课堂表现包括考勤、课堂纪律、课堂测试和问题回答等情况;课后作业包括独立完成、答案正确性、书写规范等方面情况。

过控教研室2021年春季学期已经对《机械设计基础I》《压力容器设计》进行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以及对《过程装备设计》进行了精品课程建设。同时,响应教务处号召,对《压力容器设计》和《过程装备设计》使用智慧教室实施了小班教学,学生反映效果非常好。

2021年春季学期《机械设计基础I》《压力容器设计》获批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和《过程装备设计》精品课教改项目。过控专业20193门课程均已实施课程思政,授课教师2人,并于5月申报了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融合思政教育的“气液传动”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与《过程设备设计1》已于10月获学校质量工程立项支持。

《过程装备设计》在教学改革之前主要采用传统的课程评价体系,即以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作业进行课程考核,其科学性有待提高。在实施课程改革中,该课程构建了形成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多样化课程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将课堂互动、讨论、单元小测、实验、期末考试均纳入课程考核范畴,更为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果反馈,因此评价更为科学、更客观。在考核时,总成绩=课堂总成绩*90%+实验成绩*10%。其中课堂总成绩由课堂平时成绩(30%)和期末考试成绩(70%)组成。课堂成绩包括:

1)章节小测成绩(占45%):教师在完成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后,要求学生进行相关的课堂小测(共26次)。该小测能及时地反馈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学习通平台能实时进行分析,统计出每道题目的正确率,以便老师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通过统计结果来看,大部分章节小测的平均成绩都在85分以上,说明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

2)讨论成绩(占5%):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讨论题目,要求学生通过学习通参与讨论,教师通过多媒体将所有同学的讨论情况展示出来,并通过后台统计功能显示出相关讨论热点词汇,并进行分析。课后,教师通过对同学们讨论内容的评定进行一一评分。

3)作业成绩(占20%):根据学生作答情况进行评分。

4)课堂互动(占10%):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提问,学生通过学习通平台通过抢答、选人、投票等功能进行回答,教师根据回答情况进行评分。课堂互动形式多样,使得课堂教学不再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在课堂中与老师的互动有明显的提升。同时,大量题目穿插在课堂教学中,使得学生需要时刻关注课堂内容,积极思考。

5)分组任务(占20%):教师提前1~2周进行分组(4~5/组)并布置分组任务,学生课后查阅大量文献和资料进行准备,并制作PPT。课堂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每组推荐1~2名同学进行分享并展开讨论。从具体实施情况来看,在分小组进行翻转课堂时,同学们参与积极性很高,有些小组还能结合所学知识对设备的结构改进提出一些想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通过大量地查阅文献,同学们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

机械工程教研室课程教学团队进一步完善了考核方式,《气液传动及控制》、《机械制造基础》、《材料力学》均采用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从教学效果来看,总体情况相对较好。由于课程考核主要集中在期末考试、实验、课外作业等环节,缺乏实践训练环节的设计,机械工程教研室在专业课程的教学方面进行了深入改革,渗入和落实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核心理念,并结合专业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以下的改革:

首先,改革课程考核成绩构成,考核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三部分构成;其次,重视过程考核,加大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尤其是实验操作成绩)的占比,减少期末考试成绩占比;最后,丰富期末考试试卷的试题类型,增加工程案例分析和综合设计类试题。结合课程学习任务和特色,研究了能够与专业认证标准紧密关联的课程目标。以产出为导向,设计了课后作业、讨论课、项目课、实验、期末考试等考核环节,构建面向能力指标的“五位一体”过程考核体系;课程目标及考核环节评价标准设计还以知识考核为重,没有过分的突出面向能力指标考核的认证标准和要求。

四、课程考核实施情况目前存在的问题

1.部分理论课程考试的考核方式相对单一,过程性评价未能形成制度性考核指标和评价机制。

1)从此次抽查的情况来看, “平时成绩+期末卷面”构成较多,并设置相应比重。

2评价内容对学生实际专业技能和学习表现的考核相对薄弱,考察教材理论知识较多,考试多为客观题型,考试内容大多局限于教材,对学生的探究式学习、自主学习及创新能力涉及不多。

3)期末的试卷考试,存在着形式模式化、题型标准化等问题,对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的考核不深入,学生学习质量与学生实际情况难以客观反映。

2.少数课程的卷面不及格率相对较高。

在学院的检查过程中发现《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工程2019)、《气液传动及控制》(机械工程2018级)、《理论力学》(土木工程2020级)、《过程控制原理及技术》(过控2019级)等教学班期末考试卷面不及格率超过了50%;《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平时成绩登记表中学生的出勤率不高,有旷课记录的人数占到了班级的1/5。《理论力学》(土木工程2020级)共计有8个教学班,平均卷面成绩为54.55,仅有两个教学班卷面平均成绩为60分以上,其余6个教学班的平均卷面成绩在51分左右。

3.少数课程的考题审批单和试题试做评价表采用了扫描件,其中部分内容不清晰。

4.个别课程对于成绩分析的内容过于简略,未对学生期末考试成绩进行详细分析;对于学生考试成绩过低的原因简单归结于考试内容或者是学生的学习风气,并未对教师本人的授课进度、重难点把控等问题进行教学反思。

 

五、强化课程考核评价的主要思路及措施

由于部分专业课程具有知识点繁多,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特点,传统以教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缺乏主动学习与团队合作学习能力;同时,理论与实践不能有效结合限制了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针对上述问题,各课程组负责人突出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贯彻“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全面提升教学效果,确定了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基本原则:

1)立足教学产出,教学内容紧扣课程教学目标。基于产出导向原则,课程教学内容与知识体系、网络资源、教学环节、考核与评价等环节紧密围绕课程教学目标,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全面达到课程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工程应用能力。

2)分析动态学情,实现线上线下教学有机融合。学情分析是指对影响教学活动的主要因素(例如,学生的专业特色、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以及学习动态等)进行了解与分析,要实现以学为中心,就必须准确分析与把握动态学期,因此动态学情的把握是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线上线下教学高效衔接与有机融合的核心。学情分析是一项动态的、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活动,例如,课前教师通过线上测试、线上讨论、线上提问等环节推演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动态,灵活调整课堂教学侧重点;课中通过课堂互动环节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从而调整教学方法;通过课后作业与延伸任务环节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与知识应用情况,从而指导后续教学。

3)立足学生为中心,创新教学方法。针对不同教学内容特点,分别采用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不同教学方法,将慕课、翻转课堂、主题研讨、案例分析、项目教学与教师讲授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对常规知识学习,以线上自主学习为主、课堂教学为辅,学生在完成线上学习任务的同时,采用翻转课堂、互动式主题研讨与教师讲授等教学方式;对疑难问题学习,以线上为辅、线下课堂为主,课堂上,教师基于学生线上学习与线上测试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习中的错点、难点及焦点问题引导学生研讨,并进行归纳总结;对工程应用拓展知识,采用线上学习、线下专题讨论、项目汇报与教师讲授等综合教学方式进行,教师通过工程案例的导入,引导学生完成基于工程实践的团队项目。

4)采集学生学习数据,建立基于过程的课程考核体系。为保证教学效果,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通过采集学生各阶段的学习数据,建立基于过程的课程成绩考核体系。基于过程的课程考核体系强调标准化考核与非标准化考核相结合、线上考核与线下考核相结合、个人与团队成绩相结合、期末与平时相结合,从而有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程的各项活动,提升课程学习的挑战性,实现教学效果的全面评价,保证课前、课中、课后、检验以及后续环节的闭环实施,从而解决了传统课程成绩评价“期末一考定成绩”、学生死记硬背、不能真实反映学生能力和水平、无法驱动有效教与学的问题。

5)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价值引领。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入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国家战略思维、制造强国、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充分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等方面的有机结合。

6)实习、实践类课程在后续建设中坚持“课内课外相衔接”、“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原则,始终保持校企紧密联系,以课程改革为驱动力,强化项目教学的层次性和科学性,让教师、学生参与实际项目运作,让生产一线的工程师参与到人才培养体系中去,全面带动师生成果转化。加强课程建设的组织领导,建立保障和激励机制。吸引专家教授参与项目的过程指导,提升课程的有效性。结合国际评价标准,建立学生、教师、学校、社会多维度的课程评价体系。

7以课程组为单位,统一要求课程改革模式,由专人按时进行(学习通)指令发布;讨论教学大纲的成绩构成,对拟设立的考核项目加大权重;积极制作或引进先进课程资源,增加课程教学维度,实现考核方式的多样化。

上一条:机电工程学院关于“2021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拟立项目的公示 下一条:机电工程学院2021年春季学期期中检查工作总结

关闭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红宝石官方网站hbs123  机电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
四川 · 成都市 新都大道8号(成都校区)明志楼 邮编 610500 电话 83037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