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原政治学院)成立于2010年,由原马列教研室、社会科学部发展而来。学校把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工程,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群建设,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先发展、优势发展、优质发展。2019年入选四川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获C+,位列四川省省属高校第一名。

学院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等4个学科方向。学院下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研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研室)、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研室、研究生教研室等8个教研室,拥有四川省能源安全与文化社科普及基地、四川省儒学传承与创新研究院、四川省能源文化研学旅行实践基地、四川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评论基地,拥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川籍革命家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哲学研究所等4个校级研究中心。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读本科生研究生420余人,现有专任教师121人,其中,教授23人、副教授41人。学院拥有全国高校优秀教学科研建设团队、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和四川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教师队伍中,有全国教指委分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模范教师、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全国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影响力提名人物、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骨干。学院拥有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7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2门校级一流课程等精品课程。学院在连续三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中获奖总数位列全国高校前三名。马院全体教师在石油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激励下,“见第一必争,见红旗必扛,见责任必担”,秉承“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大学精神,培养了一大批胸怀家国天下的油气学子,为我国的能源保障和能源安全做出了贡献。

学生学风正,培养质量高,全国大学英语通过率全校第一,涌现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陈骅炜、全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典型事迹人物丁龙等优秀学生。在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中获全国特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1项,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1项、银奖1项、铜奖2项。毕业生满意度连续三年100%。

学院科研实力强。2011年以来,共获得14项国家社科基金、20项教育部社科基金等80余项省级及以上纵向课题,在《新华文摘》《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共发表学术论文800多篇,其中CSSCI期刊论文1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60余部。

学院十分重视学术交流。学院老师在多个国家级和省级学术机构及教学研究机构担任重要职务,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指导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哲学学会等。学院近年来举办了多个重要学术研讨会,如全国行业精神与家国情怀研讨会、"中国式现代化与青年的挺膺担当"学术研讨会,邀请了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来院进行学术讲座,开阔学生视野。

学院搭建了完善的工作体系帮助学生深造和就业。严格落实书记、院长是毕业生就业和深造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制度,建立了“学院-用人单位-校友-辅导员-学生”五维联动的工作体系。我们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和学长导航员制,为每位本科生配备学业导师和学长导航员,同时制定不同学段主要任务,做到生涯规划“一生一策”,确保同学们努力有方向,奋斗有目标。

学院培养的学生不仅思想品德过硬,而且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同学毕业后的发展方向有三个:一是管理干部、政工干部、思想宣传工作者,或者在高校、中小学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二是根据职业兴趣、特长、职业气质等方面在新闻机构从事新闻采编、报导等相关工作;三是成为企事业单位政工科、工会、宣传部等部门的工作者。

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认真落实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23年版)》,结合学校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展战略,持续强化学科建设与学生培养水平,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水平,力争把每一名马院学生培养为“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说,走出去能干”的新时代好青年。


上一条:法学院 下一条: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关闭

招生办(本科生): 028-83032224 招生办(研究生): 028-83032120 保卫处(保卫科): 028-83032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