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方案(红宝石官方网站hbs123)

发布日期:2017-12-31        

一、建设目标

(一)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强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落实“四个服务”,以世界一流为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面深化改革,有机统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全面推进学科建设,以一流学科建设引领带动学校整体发展。

1、学校办学定位

定位依据:在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阶段,石油天然气需求在很长时期内还将持续增长,并朝着低碳清洁能源方向发展。非常规油气和深层、深海油气开发技术创新、高效太阳能利用技术创新、地热能开发利用技术创新等成为国家《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重点创新行动。红宝石官方网站hbs123作为一所传统的石油行业高校,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以支撑国家重大油气发展战略和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持续保持常规石油天然气特色优势,着力增强非常规石油天然气特色优势,大力发展太阳能等新能源。

办学定位:努力将学校建成以工为主,石油天然气及其配套学科世界一流、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能源特色大学。

2、学校发展目标

2020年,石油天然气学科全国领先、进入世界一流行列,配套学科国内先进。建成国内一流的石油天然气特色大学,整体实力进入全国行业特色大学一流行列。

2030年,石油天然气学科全国领先、进入世界一流前列,配套学科国内一流。建成世界知名的石油天然气特色大学,整体实力进入全国行业特色大学一流前列。

到本世纪中叶,把学校建设成为拥有一批著名学科、著名专业、著名教师、著名校友、著名特色,在学界具有重大影响、在业界具有领先地位的百年名校,建成世界一流的能源特色大学,整体实力进入全国一流大学行列,冲刺世界一流大学。

(二)学校学科建设总体规划

2016-2020年:强力打造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大学科高峰,全力构建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地质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六大学科高原,着力建设数学、力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仪器科学与技术四大学科高地,稳步发展其他学科,在天然气水合物、太阳能等领域形成新的学科增长点。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全国领先、进入世界一流行列,高原学科全国先进,其他学科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工程学”、“化学”进入ESI全球前1%。

2021-2030年:学科水平全面提升,建成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一批学科高峰,夯实地质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数学、力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仪器科学与技术等一批学科高原,其他学科成为学科高地。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全国领先、进入世界一流前列,其他高峰学科国内一流,其他学科区域一流,太阳能学科西部第一。“工程学”、“化学”进入ESI全球前1‰,“地球科学”、“材料科学”进入ESI全球前1%。

到本世纪中叶: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保持世界一流前列,更多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建成高水平能源特色大学,冲刺世界一流大学。

二、石油天然气工程一流学科建设

(一)学科方向

油气资源高效安全绿色开发为核心,秉持油气并举、气为特色的建设理念,贯穿认识油气藏-开发油气藏-保护油气藏-改造油气藏-油气集输储配主线,红宝石官方网站hbs123石油天然气工程一流学科建设以国家现行的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学科为基础,延伸覆盖油气开发地质、油气田矿场机械装备、油气田化学与环保、油气田材料等领域,聚焦以下6大学科方向:钻井与完井工程油气井工作液与储层保护油气藏增产改造油气藏工程与提高采收率天然气工程海洋油气工程。

(二)建设目标

1、学科研究目标

2020年目标:重点在页岩气富集机理和流动机理、储层微观孔隙结构表征、页岩气测井综合评价、产能评价与动态预测、长水平段水平井钻完井及分段压裂技术等方面实现理论和技术突破;重点在原创天然气水合物固态流化开采方面实现理论和技术突破;重点在7000米以上深层超深层油气藏安全快速钻井、深层超高压油气流体评价,以及复杂储集层深度改造和开发配套等方面实现理论和技术突破;重点开展深海油气田开发工程技术研发与攻关。为我国页岩气开发技术体系、深层油气开发技术体系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提供支撑,天然气水合物固态流化技术占领世界制高点。

2030年目标:掌握不同类型页岩气富集机理、开发机理和流固耦合机理,形成适合于我国地质特点的低成本页岩气开发技术,为实现海相页岩气高效开发和陆相页岩气有效开发提供支撑;形成天然气水合物固态流化开采的有效开发能力,为初步建成天然气水合物试验基地提供支撑;进一步开展深层超深层油气藏开发技术攻关,支撑我国形成6000-7000米有效开发成熟技术体系并突破开发埋深8000米领域;支撑我国深海油气开发技术趋于成熟和实现深海油气田工程技术有效开发达到4000米水深。为我国页岩气开发部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深海油气开发技术水平总体达到国际领先且技术趋于成熟提供支撑。

2050年展望:面向国家全面建成先进的页岩气科技体系、深层油气科技创新体系、深海油气科技体系,充分发挥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世界一流学科的支撑作用,为我国页岩气开发技术、深层油气开发技术、深海油气开发技术全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提供支撑。

2、学科发展目标

2020年,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全国领先,进入世界一流行列,国际排名前10名。

2030年,石油天然气工程学科全国领先,进入世界一流前列,国际排名前5名。

到本世纪中叶,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保持世界一流前列。

(三)建设基础

1、优势特色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6年油气田开发工程(联合石油机械工程)开始在石油钻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石油地质与勘探、石油矿场机械、油气储运工程等学科方向招收博士研究生;1988年,油气田开发工程(联合石油机械工程)即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学科的前身,成为我国本学科领域首批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1989年我国油气工业上游领域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即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该学科在红宝石官方网站hbs123批准建设;1990年获批设立地质勘探、矿业、石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此后,依托学科建设了5国家级21省部级实验室

本学科现有院士2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人、国家万人计划专家2人、长江学者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3人获孙越崎能源大奖,2人获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本学科已形成油气并举,气为特色的显著学科优势在全国第一轮学科评估中本学科排名第1,在第二轮、第三轮学科评估中均排名第2

2、重大成就

历经近60年的建设,本学科已成为满足我国油气重大战略需求、支撑我国油气工业上游领域发展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方面重要基地,获国家教学成果奖7项和国家科学技术奖30项。

1本学科是我国最早开展储层保护研究的学科之一,是我国储层保护学科方向的主要创建者,并持续引领我国不同时期油气井工作液与储层保护理论技术发展。

2本学科在我国最早开展欠平衡钻井技术研究与国外同步,创建了我国欠平衡钻井学科方向,引领、推动我国欠平衡及气体钻井技术发展。

3)创立酸化学科方向,作为我国压裂酸化增产改造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最重要的研究基地,为我国压裂酸化理论和技术体系的建立、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持续发挥引领推动作用。

4)创建天然气工程学科,创办油藏工程(气藏工程)专业,培养了全国70%以上的天然气开发技术骨干和带头人,一直引领我国天然气开发技术发展。

5)创办海洋石油工程专业,率先设立海洋油气工程二级学科,为我国培养了第一代海洋石油专业人才,推动我国海洋深水钻井与完井取得突破。

6建立和发展海上稠油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开展大规模海上油田聚合物驱试验和规模化应用,强化了我国化学驱技术的世界领先地位。

3、国际影响

本学科从1987年与美国德州农工(A&M)大学开展合办研究生班、互派访问学者和专家讲学等交流合作以来,先后与麻省理工学院等国际知名高校,壳牌等国际著名石油公司建立了人才培养和合作关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援建的油井完井技术中心1990)和加拿大政府无偿援建的-加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培训中心1989),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持续影响我国气田开发和完井技术的发展,培养了一批在国外高水平大学和国际知名石油公司担任教职和高管的人才。

4、发展潜力

学校全面深化改革已形成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的强烈共识和办学环境。本学科继续发挥优势办出特色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师资产出一流科研成果实施一流成果转化开展一流国际交流合作,冲击世界一流学科。

5、机遇挑战

国家战略规划为油气能源学科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国家创新驱动发展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提出继续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稳步提高国内石油产量,大力发展天然气,按照陆地与海域并举、常规与非常规并重的原则,对非常规油气和深层、深海油气开发进行技术创新突破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开展先导钻探和试采试验掌握深-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勘探开发技术水平总体达到国际领先全面提升深海油气钻采工程技术水平及装备自主建造能力,实现3000-4000米超深水油气田的自主开发这些战略需求和重大任务要求石油行业大学和油气学科担负起历史使命。

全球油气发展迫使石油行业大学和油气学科必须以世界一流为目标,勇于参加国际竞争并追求一流。当前,世界石油开发已迈入发展稳定期天然气勘探开发步入鼎盛期新能源发展已渐入黄金期,我国需充分做好新能源时代来临的准备。

国家从能源安全大局出发,提出原油产量必须保持2亿吨底线,天然气特别是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必须快速发展这既是挑战更是机遇作为一所石油行业特色高校,尤其是作为一所以油气并举,气为特色的高校,我们必须承担历史责任,分担我国油气发展特别是天然气发展的历史重任,为实施我国油气生产与消费革命战略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

(四)建设内容

1、人才培养

1贯彻四个服务精神,全面实施立德树人教育

坚持立德树人,引导广大学生坚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持续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计划,传承三老四严的石油精神,大力弘扬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西南石大精神。

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协同育人机制

深化石油天然气工程学科覆盖专业改革,推进产学研合作育人新工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完善并实施本科生分类分层次人才培养,构建学思相长、知行合一的多元化、个性化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实施拔尖创新型人才、卓越工程师及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

建设协同育人中心,创新共建共育共享机制,形成学科专业建设创新创业教育、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校企协同育人新格局。

3)推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建设一流课堂

搭建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工具知识、人文知识四大课程体系平台,开展课程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实践,构建并实施以学生学习目标达成为标准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依托教育部研究生课程建设试点工作强化一流师资队伍建设以优质课程建设带动课程内涵建设;以国际化课程建设拓展研究生的国际视野;以课程互补性原则实现跨界修课;以主流学科竞赛促进二课建设;以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支持课程建设

推进专业核心课全英文教学,推动留学生培养方案培养机制进一步完善。

创新第二课堂模式,搭建社会实践、职业能力、创新创业、专业品牌相融合的第二课堂平台。

4)构建创新创业平台及教育教学体系,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完善科研实验室向学生开放机制构建政府、高校、企业、社会四位一体的孵化转化平台;组建跨校创新创业团队,全方位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构建深度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教育教学体系完善的组织保障体系。

5)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实施本硕博联培及海外联合培养项目,加大奖助勤贷力度健全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多维度多视角评价教师教学质量;打破研究生导师招生资格终身制,提升研究生导师的指导能力完善学位论文抽检机制,推动学位论文质量的稳步提升。

2、科学研究

通过一流学科建设,推进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使之成为我国油气工业上游重要基础理论和技术源头之一,成为油气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合作重要基地围绕国家油气重大战略,保持和强化学科特色优势,加强6学科方向研究

1钻井与完井工程。主要研究地质和流体复杂的油气藏中复杂井眼结构及井眼轨迹井钻完井固井中的力学、信息化智能化一体采集与控制、智能工具与装备及安全系统优化、安全高效钻完井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问题。

2油气井工作液与储层保护。主要研究复杂地质环境极端作业工况下的专用处理剂储层保护、管柱腐蚀、废无害化处理及环保等理论与技术问题。

3油气藏增产改造。主要研究复杂地质极端作业环境下油气藏增产改造中涉及的力学、化学、材料等基础理论和配套工艺设计方法与技术

4油气藏工程与提高采收率。主要研究各类复杂油气藏的精细描述、相态和渗流力学、油气藏数值模拟试井动态分析、各种提高采收率新方法、方案编制与效果评价、开发安全工程等理论与技术问题。

5天然气工程。主要研究凝析、带水、低渗、煤岩、高含硫页岩气藏等复杂气藏开发中的气地质、相态与多重流动机制、气藏工程、采气工程、气田开发管理、天然气集输系统优化及安全管理等理论与技术问题。

6海洋油气工程。主要研究海洋油气钻完井、开发与开采、集输与处理、安全与管理及天然气水合物安全开发等理论与技术问题。

3、社会服务

1)持续发挥高端智库决策支持及技术支撑作用,主持或参与制订石油天然气重要政策法规及行业标准,服务国家能源战略规划。

2)服务国家能源安全建设,储备复杂环境及高含硫有毒有害气藏勘探开发安全处置技术和应急预案,提供防范和处置突发性事故的应急支撑。

3)创新继续教育工作模式,持续为国内外油气企业、科研机构培养技术骨干和专业人才,为行业发展持续输送高层次人才。

4)加强国家及省部级实验室共享平台建设,提高设备利用共享能力及服务水平,积极开展石油天然气工程学科大众化普及工作。

4、文化传承创新

1)传承三老四严石油精神,弘扬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西南石大精神,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2)坚持学石油、爱石油、献身石油教育,塑造“铁人”楷模,营造崇尚学术、教书育人、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的文化氛围。

3)对接一带一路”倡议,推动石油文化国际传播。

5、师资队伍

1)与国外高水平大学深度合作,推进海外师资百人计划;实施本硕博海外就读连续资助培养计划;实施海外师资联合培养计划;引进海外高水平优秀师资

2)搭建人才可持续发展平台,以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为核心,实施新进青年教师过“信念关、师德关、教学关、学术关、实践关”培养计划、35岁以下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40岁以下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0以上拔尖人才资助计划培养和造就一支可持续发展的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流学科师资队伍。

3夯实优势特色学科方向,实施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塔尖人才培养计划”。重点支持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优势学科团队建设,稳步推进国家级高层次拔尖人才培育及国家级创新团队的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批学术造诣高、国内知名和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和高水平学科团队。充分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平台,加强引进人才研究平台及障条件建设引进高水平学科带头人,整合学科资源,带动学科迈向世界一流水平。

6、国际交流合作

1)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强与国外高水平大学、著名科研机构的战略合作,共建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加强人员交流互访。

2)借助国家一带一路契机,积极签署和强化双边、多边教育合作框架协议,大力推进国际合作办学,实现学分互认、学位互授、师生互访,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

3)主办和承办国际重要学术会议,吸引各国专家学者、青年学生开展学术交流,营造浓厚的国际学术交流氛围;支持师生参加高级别国际学术交流会议和在国际学术机构任职。

(五)预期成效

1、学科水平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学科全国前2名;工程学进入ESI全球前1%

2、人才培养

成为我国油气行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国内学科竞赛成绩保持前列。研究生学科竞赛成绩保持前列,发表或获得一批创新性学术成果,国际学术交流100/年。石油天然气工程相关本科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3、师资队伍

建设一支以院士为学科带头人,以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国家万人计划专家、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为学术带头人,以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国家千人计划青年人才、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青年长江学者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等为骨干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争创一批国家、省部级创新团队

4、科学研究

以国家油气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实现深地深海、页岩油气和天然气水合物等油气资源开发开采重大理论突破,形成关键技术,产出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成果。发表一批高质量的学术论文申请授权一批发明专利,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5、社会贡献

为国家油气重大战略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成为我国实现油气重大战略的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军发挥四川省页岩气产业发展研究院平台作用,为四川省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之首的页岩气产业发展发挥重大支撑作用。

6、国际影响

有一批教师在SPEAAPGSEG等国际专业学术组织油气能源类重要国际学术期刊和国外大学任职;在国际会议作学术报告200次以上。

7、建设进度安排

12017.06-2017.12:成立学科建设领导小组,编制学科建设规划

22018.01-2018.06:全面推进六大建设内容的实施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办法和政策协调机制制定绩效考评办法

32018.07-2018.12加快推进六大建设内容的实施对学科建设任务进行中期检查。

42019.01-2019.06深化推进六大建设内容的实施根据中期评价,找准存在问题和不足,推进改进举措。

52019.07-2019.12继续推进六大建设内容的实施对学科建设成效进行年度自评。

62020.01-2020.06根据年度自评整改完善,继续推进六大建设内容的实施。

72020.07-2020.12形成提交整体自评报告,接受检查

三、整体建设

(一)一流学科建设对带动学校整体建设的作用

通过石油天然气工程一流学科建设,强势保持常规油气特色优势,大力发展页岩油气、致密油气、煤层气、天然气水合物等非常规油气特色,夯实地质学、数学、力学、化学等支撑性基础学科,向太阳能、地热等新能源领域延伸,围绕地球物理探测、能源与过程装备、能源化工功能材料、污染控制与治理引领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主干学科特色发展,带动仪器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等配套学科内涵发展,全面提升学校整体学科水平。

(二)落实五大建设任务和五大改革任务的具体政策举措

1、落实五大建设任务的政策举措

1)建设一流师资队伍

实施金字塔人才递进培养计划,加大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引进培养力度,实施事聘用制度改革

2)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计划科研促教学计划“‘’‘质量提升计划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计划全面推进真融入、真实践、真协同、真见效的四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3)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加强建设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着力推进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研究院、四川省页岩气产业发展研究院、能源装备研究院、工业危废处置与资源化利用研究院和****技术创新研究院等平台建设,全面实施科研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包括科研启航计划培育计划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资助计划

4)传承创新优秀文化

实施油气特色文化建设工程和铁人精神升华计划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课程计划大学生思想引领、学业发展与学风建设计划

5)着力推进成果转化

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关于鼓励科技人员兼职兼酬离岗转化科技成果、创办领办科技型企业管理办法》、《关于鼓励师生员工进入科技园创业的若干意见》三大机制。

2、落实五大改革任务的具体政策举措

1)加强和改进党对学校的领导

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全面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全面落实“四个服务”;完善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实施党支部书记培训计划,推进党建活动创新双带头人培育等工程。

2)完善内部治理结构

全面实施学校治理能力提升计划,强化校学术委员会和院教授委员会治学地位;完善学院办大学的体制机制;制定特殊的支持政策,促进一流学科建设。

3)实现关键环节突破

全面实施科研促教学计划四川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之红宝石官方网站hbs123行动计划四川省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专项改革红宝石官方网站hbs123试点方案

4)构建社会参与机制

进一步完善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油气行业企业合作模式,与成都市、新都区政府共建环红宝石官方网站hbs123能源经济圈全面实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提升计划

5)推进国际交流合作

全面实施国际化开放办学能力提升计划加强与国外高水平石油类高校和学术机构的合作,抢抓国家一带一路教育战略契机。

(三)学校推动一流学科发展的具体政策举措

1、加强组织管理,确保实现一流学科建设目标

在学校党委领导下,成立一流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全面指导一流学科建设工作,并对重大问题进行决策。领导小组下设一流学科建设办公室,负责建设方案的具体实施。

2、打造一流师资队伍,加快推进一流学科建设

实施海外师资百人计划,储备国际化师资实施师资博士后计划,要求石油天然气工程及相关学科新进博士师资先进入国内外高水平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

3、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一流创新人才

创新石油天然气学科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模式进一步深化布局-教育-实践-孵化链式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开展双学位联合学位访学研究短期交换生项目专项资助优秀学生参加国际学科竞赛和国际学术会议

4、加强科研基础平台建设,促进一流科研成果产出

打造和完善微观分析化学分析材料力学分析岩石力学分析腐蚀研究超算中心六大共享支撑平台。

5、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一流学科建设经费投入

除国家专项投入外,学校与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政府以及三大石油公司签订共建合作协议,同时学校预算配套一流学科建设专项经费。

(四)管理体制机制、自我评价调整机制、资源筹集与配置机制

1、管理体制机制

深入实施2014年学校《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决定》,继续在一流学科建设的主体单位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推进学院特区改革;围绕机制体制建设,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内部治理结构加大石油天然气学科放管服力度,扩大学科建设自主权,在优质办学资源使用等方面予倾斜。

2、自我评价调整机制

成立一流学科建设指导监督委员会,建立民主科学的自我评价调整机制;分阶段分层次全方位对标建设方案,实施动态监测,强化跟踪监督、评估、指导,及时发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适时调整相关举措及政策;建立信息公开公示网络平台,接受各级监督。

3、资源筹集与配置机制

构建多元化的资源筹集机制,有机整合和优化配置“人、财、物”有形及无形资源向石油天然气学科倾斜建立资源配置与绩效考核匹配的一流学科建设预算经费分配机制。

红宝石官方网站hbs123  

二〇一七年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