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下午,四川大学格桑泽仁教授面向全校新生开展2020级新生“心适应”心理健康讲座,旨在做好新生心理适应性教育,增进新生对自身心理状况的关注与理解,帮助新生更好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新材院在思学楼、明德楼设立了6个网络直播分会场,组织学院全体班级开展直播学习。同学们认真聆听后结合自身学习生活,畅谈了感想与体会。
2020级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李林明谈到:“自”与“我”,“我”是现实的我,“自”是真实的我,通常我们都以“我”面对他人,以“自”决定自己,两者看似分裂而又处处联系,它们的正常相谈决定了我们正常的人生。“我”的面子可以撕,“自”的尊严不能丢。我想我们在面对其他看似很奇怪的人,应该在心底清楚他的“自”或“我”有点问题,作为心理委员,应该持一颗平常心,认真对待每一个同学,从“自我”出发,管理好自己,处理好同学们可能存在的情绪。
2020级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梁松志谈到:古往今来,人们把“人”放进“自然”里,于是有了道教;把“人”放进“人”里,于是有了儒家;把“人”放进“生物”里,于是有了医学;把“人”放进“神”里,于是有了玄学……因此,人类所创造的一切,都是以人为中心创造出来为人类服务的,至今未变。那么,在这个以人为中心的时代里,我们需要且必须看重自己的心理发展,要让自己有一个更好的生存空间和发展平台,才能得到更好的未来。
2020级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潘花莫谈到:能听到四川大学教授格桑泽仁的讲座感到很荣幸,两三个小时的讲座都时时感到心理学的魅力,学到了调节自己的情绪的小技巧,可以在关键时刻给神经紧绷的自己一点小缓解。在生活中学会在遵守规则的同时要脱离从前不成熟的自己,要完成高中到大学的跨越。自是内心的对话,感受情;我是跟别人的对话,拥有标签,产生绪;肉体难受需要去调节自。得觉技巧在学习生活中的运用,更让我对心理学充满兴趣。今天的讲座让我更有想法去搞好班里的心理工作。
2020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马浩谈到:这次的讲座真的让我受益匪浅,格桑泽仁老师以真人表演互动、文字画描述等有趣的方式让我对心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也让我更进一步的认识了自己。在讲座上,老师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自我”的深层次含义,通过此次讲座,我不仅了解了自我,也重新认识了一次自己,明白了如何适应、对待大学生活,也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个理科生,我同时也学到了心理学上自闭症、抑郁症、强迫症等的产生原因和不良后果,这让我更加感受到了心理委员对班级和身边同学的重要性。此次讲座,我从中学到了很多,明白了很多,在未来的大学生活里,我一定要担当起心理委员的责任,为同学带来一个快乐而充实的大学生活。
2020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蒋懿谈到: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既然我们处在社会的规则当中,那么,无论什么样的环境,内在或是外界,我们就一定得适应。适应就要弄清楚“自”“我”的关系。多多倾听自己的内心世界,多问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学会平衡好“自”“我”。当然,适应也有个底线,无论是什么样的游戏规则,都要尊重自己。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这个控制不是熄灭自己不好的情绪,封存自己不好的情绪,而是转移。将自己不要的情绪合理转移,变成强大的能量,用于合适的地方,或是学习,或是锻炼。对于做事,不可带着情绪,理性会让一切事情变得顺畅。不要固化自己的思想。我们一直生活在自己的习惯中,无论是拿笔的姿势,还是思考问题的方式。一切自认为属于自己的东西,都是习惯,由我们从小接收到的转化而来。打破思维定式,走出习惯,是我们变好的方向。我们要先接纳自己所有的不好的地方,再接纳自己所有的好的地方,让自己从心里接受自己,这样自己才能变得更好。
2020级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毛妍颖谈到:格桑泽仁教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以及简单易懂的小活动,让我懂得自闭与抑郁、精神分裂与人格分裂之间的区别,更是懂得了许多得觉技巧,最后的发言更是发人深省,一个人得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去一步步的靠近自己的目标,不要提“努力”“奋斗”这些会使我们自身有负担的词,我们得想一些让我们身心轻松的词。格桑泽仁教授讲的是一些很深奥的话题,但由于他生动的讲解,我们都能很轻松的去理解内化于心。
2020级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刘芷欣谈到:自我,大多数人可能把他理解为一个名词。而今天格桑泽仁教授告诉了我们何为真正的“自我”,一个人被分为三部分:自,肉体,我。“我”是我们展现在外的面具标签,而“自”是我们内心精神的感受。我们肉体表现出来的性格缺陷都是自与我失去平衡的体现。通过讲座,我们更能明白自我,也就能更好的调节情绪。不会因为冲动而去触犯规则,学会遵守规则是我们成长中重要的一步。这是格桑泽仁教授的得觉智慧让我们有所感悟的。
2020级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武博文谈到:今天学习到了“身体”、“自”和“我”这三个部分的关系及以这三部分的关系变化来解释人的一些特殊的心理状态以及找到调节自身心理状态的方式方法。“自”代表的是感觉,情这类的先天就具有的感性方面,使人产生“念”。而“我”代表的是习惯,标签,是后天得来的理性方面,使人产生“绪”。一般的心理问题是由于“自”战胜了“我”,而精神分裂主要是因为有多个“自”或者“我”,“自”是人出生就拥有的比较强的部分,而“我”则是在后天的培养中成长的部分。因此我认为在生活中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培养自己的“我”是解决心理问题的长期有效的方法。
2020级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苏芃谈到:这次讲座受益匪浅,格桑泽仁教授的演讲生动形象,诠释了各种常见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及特点。得觉心理体系的自我观让我们耳目一新,对人如何更好的认识自己与处理好遇见到的种种情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区别于以往的宗教理念与心理学,更加通俗易懂,让零基础的大学生也可以理解心理学的奥秘。愈发有趣的便是具体象化的“自”与“我”,独立于肉身而来的单独分析和“自”“我”不可分割的联系让人瞠目结舌。“人生即人人入土”的开场白巧妙的引入身体死亡不可逆而精神可洗涤的话题,进一步开始心理学的演讲。其中多名学生自愿参与互动,充当“自”“我”“肉身”的角色扮演。尾声阶段,教授为学生自由解答心理疑惑,“人的意识所存”“自我是否存在道德联系”等等。两个多小时的精彩演讲精彩绝伦,回味无穷。
新材院心理服务站
2020年10月16日
(指导老师:张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