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为先 以艺术拓展为依托
探索理工科大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途径
荣文婷 董宇艳
哈尔滨工程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摘 要: 本文结合十八大报告中,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探索以德为先,以文化艺术实践拓展为渠道,理工科大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途径。从顶层设计、目标、内容、形式、管理体制及评价体系等方面,探索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适合理工科大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途径。
关键词: 德育 素质教育 文化艺术实践拓展
教育,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首位[1]。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一直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004年,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德”可谓人才培养之根本。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特别提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进而,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着重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清晰化的明确了高等教育之根本,明确的表达了我们党对教育的本质认识和坚守,对德育教育的重视和推崇。
素质教育,是近年国家关注教育的又一个关键词汇。在十六大、十七大之后,十八大报告中再次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立德树人,培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更清楚的提出了作为高校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即:必须让德育教育与素质教育齐头并进,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面开展适用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人才培养工作,培养有能力担当重任的高素质人才;必须积极探索德育为先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方案。
国家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途径,即: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因此文化艺术实践拓展,作为文化素质教育体系的一部分,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围绕中华文化的传承与艺术教育课程的实践开展系列活动,其作为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补充,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手段。作为理工科院校,其素质教育的重点,则应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依托文化艺术实践拓展,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艺术素养、人文精神、审美情趣,让其从思想道德水准、价值取向、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上整体提升,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然而文化艺术实践拓展活动的开展,并不等同于传统的学生活动。文化艺术实践拓展活动应密切结合学校育人体系、结合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而开展。特别是作为艺术课程的补充,文化艺术实践拓展应搭建体系、结合课程进行有规划、有方向、有目的分层次分类型开展,同时,打造品牌,建立评价体系,从而拓宽素质教育课程的受益范围,增加素质教育教学的辐射面。因此,如何依托文化艺术实践拓展,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方案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理工科院校开展文化艺术类活动的不足
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作为开展学生素质教育培养的重点组成部分,在完善大学生人格、提高知识内涵、丰富课余生活、拓展素质修养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高等院校,特别是理工科院校在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中,存在以下问题:
(1)文化艺术活动质量不高,缺乏引导性和指导性。
理工科院校由于人文、艺术氛围的缺失,对文化艺术方面的知识需求量大,但由于其文化艺术资源贫乏,从事人文、艺术教育的教师、教学管理者、活动组织者、艺术学生缺乏,导致艺术活动大多是自发性的,缺乏优秀作品的引导,更不具备指导性与教育性,甚至一些低俗内容的文艺作品流入校园,对校园文化建设、学生培养起到了反作用。
(2)文化艺术活动举办过于盲目,缺乏规划与体制建设及监管评价体系。
当前,部分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缺乏长远规划。特别是文化艺术活动的组织和举办中,由于资源有限,只能有什么用什么,来什么安排什么,没有长远规划,更谈不上“成体系”、“有计划”。在活动的整体设计上缺乏系统性考虑和统筹规划,缺少层次性,不能够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有秩序有规划的开展活动,活动开展零散随意,无法更好的为人才培养服务。
(3)文化艺术活动种类开展数目不足, 缺乏有效平台支撑。
近些年,虽然国家大力支持文化素质教育的建设,但由于时间较短、学生基数过大,随着高校招生人数大幅增加,文化艺术活动的建设步伐还是不能够跟上学生人数的变化。文化艺术活动的水平不高,缺乏整体规划,重复度高等现象比较严重,不能够满足高校广大师生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4)文化艺术活动的内容缺乏吸引力,学生参与面不广。
我们国家素质教育尚属起步阶段,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也尚在探索期,很多高校虽投入人力物力积极组织文化艺术活动,但存在重娱乐、轻内涵,重数量、轻质量,举办的多,参与的少,抓提高的多, 抓普及的少等问题,结果导致原本并不丰富的文化艺术活动中,部分活动并不能吸引学生关注,参与度甚低的结果,无法完成通过文化艺术活动来普及素质教育的目的。
因此,学校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围绕学校文化建设目标,结合学校育人方向,紧密结合文化素质教育体系,结合文化素质教育教学,提出用文化艺术实践拓展活动的方式,来提升人才综合素质,所以研究实施校园文化艺术实践活动开展方案与办法具有重要的开展意义。
二、开展文化艺术实践拓展系列活动的总体目标
文化艺术实践拓展系列活动的开展,应结合国家高等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大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高素质人才培养为中心,从学校自身特点出发,依托健全的执行体系、科学的制度,深入拉动学校全体师生的活动关注度与参与度。以丰富的文化艺术实践活动内容及形式,依靠其积极的思想性与创新性,促进学校素质教育教学工作开展,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培养综合性精英型人才。同时,建立评价、反馈体系,以建立系统化、规范化的文化艺术实践拓展活动为标准,在同类院校、全国范围内推广、评比,让其为校园文化建设、人才综合素质培养服务。
三、依托文化艺术实践拓展,打造具有综合素养的理工科人才
(一)哈尔滨工程大学文化艺术拓展开展情况
作为学校文化素质教育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执行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一直注重素质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将学生道德教育放在第一位,严格遵循文化艺术实践拓展的实际内涵,结合素质课程“六大体系”,采用“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即“教学、活动、讲座”三位一体,让高水平课程——通识教育选修课、高水平讲座——启航讲坛、高水平文化艺术活动——文化艺术沙龙、高雅艺术进校园,三者相结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为学校人才培养服务。成立五年来,开展各类大型、文化大讲堂、高雅艺术进校园、文化艺术沙龙等文化艺术实践拓展活动二百余次,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
“启航讲坛”是学校为了丰富大学生文化生活、开阔学术视野而搭建的文化素质教育平台,以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程的形式纳入了本科培养方案,自2008年3月起,已成功举办二百余期。讲坛结合通识选修课程,涉及“文、史、哲、艺、自然科学、国防文化”六大模块。通过邀请国内外名师名家,用讲座的方式,树立学生的正确道德观、人生观,提升大学生审美情趣,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其中“哲学人生”模块,特别围绕如何做人,应做怎样的人来展开;“语言与文学”、“艺术修养与审美”模块,特别针对理工科大学人文、艺术知识薄弱而设立,邀请国学大师、艺术家来校,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感受大师风范,拓展学生的文化、艺术眼界。曾邀请到国家名师清华大学彭林教授、南开大学顾沛教授;北大原常务副校长、教育家王义遒教授;“百家讲坛”名师马瑞芳、康尔、康震、鲍鹏山、孙立群、隋丽娟、喻大华、李山、李晓东等;著名作曲家吕远、著名表演艺术家六小龄童、黄宏、央视著名主持人韩乔生等,专家的到来亦推动了学校相关领域学科的发展。
学校始终坚持“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同步建设,注重课内向课外延伸,理论向实践延伸。通过定期举办“文化艺术沙龙”,作为红宝石官方网站hbs123艺术实践教学的重要展示平台,是学生们从自身角度去认识和体会艺术的媒介和窗口,是对艺术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同时,学校成立“校大学生艺术团”,组织学生有计划、有目标的排练、演出,同时代表学校参加国家级、省级艺术展演、学校艺术素质专项分级考试等,促进学生艺术水平的提升。
学校定期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系列文化艺术活动,通过邀请国际、国内知名艺术团体走进校园,提升学校师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培养大学生文化艺术审美情趣及艺术素养。先后邀请中国爱乐乐团、中央歌剧院、北美著名钢琴大师、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合唱团、辽宁芭蕾舞团、哈尔滨交响乐团等来到红宝石官方网站hbs123演出,拓宽了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了全校师生文化艺术欣赏能力。
学校通过多年来的积累,结合自身需求,不断总结、思考,提炼出文化艺术实践拓展系列活动的关键问题,应用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中,为今后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拓宽口径,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二)文化艺术实践拓展系列活动的开展方案
(1)以德为先,以文化艺术实践拓展系列活动的顶层设计为重点,健全文化艺术实践拓展体系,打造科学的文化艺术实践拓展平台。
文化艺术实践拓展活动的顶层设计是做好活动的前提,其中主要包括文化艺术实践拓展体系的建立、管理制度、激励制度的建立、活动内容的设置等问题。顶层设计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根据理工科学校实际情况,结合素质教育教学课程体系、学生特点,形成完整、详实、科学的、符合学校实际的方案,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同时,文化艺术实践拓展系列活动的举办并不是因该是盲目,而因该通过整合总结现有资源,结合学校素质教育教学规划、结合人才培养中的欠缺点,着重设计文化艺术实践拓展方案。由于素质教育的建设是教学的建设,所以,文化艺术实践拓展系列活动是应该紧密围绕课程建设而开展的,是文化艺术实践课程的一个延伸与拓展,更是一个总结与验证。所以,学校应及时结合人才培养方案,梳理现有文化艺术实践拓展活动,用科学的方式、系统的思路,来合理的设置文化艺术实践活动,让其具有科学性与先进性。
(2)制定科学管理制度,增加文化素质教育教学受益面,增加其辐射性。
文化素质教育离不开学生,同样,文化艺术实践拓展活动更离不开学生、特别是教师的参与。学校应科学的制定相关的制度,通过规范化管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活动中,拓宽文化素质教育教学的辐射度,增加文化素质教育教学的受益面。
各高校的文化实践艺术活动管理制度的建立应具有学校特色,围绕学校办学风格和学生特点,结合学校实际拥有资源,人才培养方向及社会需求,科学的制定。在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应关注学校中教职人员、特别是学生辅导员的责任与义务,以教师为抓手,组织、指导学生系统的、规范的、有计划的参与到素质教育文化活动中。确保文化艺术实践拓展活动的顺利开展,有效的提升文化素质教育教学的受益面。
而管理制度的制定,并不是一蹴而就、一步到位的。需要学校教学管理人员,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及学校阶段性工作重点与整体发展方向,而不断调整和完善的。因此,文化艺术时间拓展系列活动的管理制度的制定,应是学校总体改革与发展规划的一个体现,融合到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思路中,体现学校的指导思想与教育目的。
(3)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提升学校文化艺术实践拓展活动整体水平。
优质的文化艺术实践拓展活动,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的潜在兴趣、提升学生文化艺术素养。而活动形式的创新、内容的丰富,也应该遵循一定的体系和机制,朝着一个科学的、健康的方向发展。
文化艺术实践拓展是让学生在文化与艺术类的活动,实践、学习、提高自身的一个过程。活动内容,应涵盖中华传统文化、历史、哲学、艺术、科学等多方面多学科内容,不应停留在潜浅的文艺活动层面。例如清华大学、上海复旦大学、郑州大学多年来持续开展诸如“诵读经典”的系列文化素质活动,组织学生诵读如《诗经》、《大学》、《道德经》、《弟子规》等中华传统文化精髓,或者组织学生朗读自己原创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在诵读与创作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丰富学生文化底蕴、培养学生儒雅气质、营造学校人文氛围,同时推广素质教育教学成果。因此,高校间应经常组织教师调研、学习,以交流的方式,共享人才培养的最新进展及优秀成果,拓宽思路,改进不足,全面提升国家文化艺术实践拓展系列活动水平。
(4)制定完备的文化艺术实践拓展系列活动的评价体系,实现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
现今许多高校,除团委、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外,学生处、各院系、学生社团都举办行色各异、种类繁多的学生活动。而文化艺术实践拓展活动,不同于其他学生活动,应具有规划性、课程性、持续性。但很多学校目前为止,没有制定相关的活动评价体系,负责统筹管理文化艺术活动,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定作为参考。
评价体系应通过长期的实践积累、结合学习、调研、探讨,制定具有方向性、代表性、指向性的文化艺术活动评价体系,涵盖文化艺术活动的思想高度、创新力、艺术水平、参与范围、影响力等测评内容,结合学校自身人才培养侧重方向,设定影响因子,逐一评价打分,推广优质学生活动,逐一淘汰落后的水平不高的文化艺术实践活动,让其更具有系统化、规范化,能够更好的为校园文化建设、育人服务。
(5)依托文化艺术实践拓展活动,整合艺术人才,培养精英人才。
理工科大学多年面临文化艺术资源不足、艺术人才缺乏、校园文化艺术氛围缺失等问题。通过文化艺术实践拓展系列活动的开展,可以挖掘学校优质的文化艺术人才,让其更好的发挥特长,带动学校整体文化艺术氛围提升。同时,理工类大学应制定适合学校的艺术人才的培养方式及管理模式,建设文艺骨干生的相关管理制度、培养方案等,让艺术人才更好的成长。
同时,应让大学生自主的参与到文化艺术实践拓展系列活动的组织中,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学校大型文化艺术活动、文化大讲堂、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的组织、策划中,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来提升学生个人综合素质能力、领导力、协调力,培其成为领导型精英人才等方面展开研究,提出精英人才培养方案。
总之,做好文化艺术实践拓展系列活动,将其作为德育教育、提升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抓手,将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道德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将继续主导我国教育的大方针和主旋律,高校应继续思考其内涵,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突破口,提升学生综合文化素养,为国家储备人才资源。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