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德兰 胡 寅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 201620)
[摘 要]本文从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和课程价值的设置讨论大学英语的人文性特点及如何实现大学英语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的融合。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人文素质教育;教学目标
一、引言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有学生会问:我的英语水平已经达到四级甚至六级水平,为什么还要上大学英语课?大学英语为什么是必修课而不是自我训练或集中培训通过四、六级考试即可?显然,这些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是工具性的,主要是为了通过四、六级考试或为升学、出国深造,没有认识到英语课程的人文性。目前有人认为中国学生从小学到大学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学英语,效果也不甚理想,质疑英语学习和教学的效率。随着实时翻译软件的问世,很多人怀疑英语学习的必要性。那么,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什么?大学英语教学该如何教?本文讨论大学英语教学应如何融合人文素质教育,以落实《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制定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
二、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课程价值的设置体现了其人文素质教育的一面
教育部制定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王守仁,2016:5)。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的设置体现了大学英语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其工具性主要表现在进一步提高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及专门用途英语方面,其人文性则主要体现在熟知国外的社会与文化,增进对不同文化异同的意识和理解,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王文斌,2018:12)。
在个人发展层面,大学英语课程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拓宽视野开阔思路,使学生有能力认识、欣赏生命中不同领域的内在价值,看到生活中的另一些可能性,并有力量来抗衡来自生活、工作及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和困难。帮助学生了解人之所以为人的道理,认识所处时代的特征和面临的困境。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层面,“能发挥语言的力量去说服人、引领团队,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王守仁,2016:6-7)。
英语教学如果仅仅是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不是牵涉到包括文化理念等人文性要素的学习和传播,将会导致学习者只是将英语作为一种工具来学习,而不是当作一种桥梁来加深对中外文化的了解,英语学习将成为被迫必修的一种负担。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考试,而没有过程的快乐,不能体会语言和文化的魅力,久之将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严重阻碍个人的成长和进步,也不利于国家民族的发展。
在资讯发达的今天,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网上资源丰富,教材也是百花齐放,但无论哪一套教材都涵盖了学习、生活、就业、社会问题等不同的话题,有利于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是语言教学和学习的重要目标但不是唯一的目标。学习外语的过程也是了解人类文化和提升自我修养的过程。反之,文化的熏陶又会增进语言的学习和运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外语教师要挖掘人文素材,把语言教学活动融入人文素质教育中,拓宽学习者国际视野、提高其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等综合素质。
三、大学英语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融合的实现
(一)树立“育人”的外语教育观
外语教学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应当承担起其“育人”的功能。传统的英语教学更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重视外语的“工具性”而忽视了它的 “人文性”。外语教师应该在教材编写、课程设计、测试手段和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体现语言技能训练与人文素养培育的结合,在传授外语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同时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其思辨能力和人文精神;贯穿以道德教育,加强其社会责任感。
(二)利用大数据,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化教学指导
关注个人能力和潜力的全面挖掘,实现人的整体发展,是大学教育的目标之一。每个学习者都是独特的、有价值的个体,都具有潜在的创造性,都具有不同的生理、心理、精神需要和能力,也都具有各异的学习潜力。我们可以利用大数据帮助学生分析出合适的大学英语学习方式与学习策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还可以使用微课、慕课,利用网上优质教育资源改造和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尊重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课堂内外的学习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使学生朝着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方向发展。
(三)理解外语教师的新角色
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的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人的重任。教师是高等院校的主导力量,是实施人文教育的关键,教师的人文素养水平对大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人文素质教育要求外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了解并尊重学生的需求,与学生亦师亦友;奖惩措施得当,宽容和欣赏每一位学生。
此外,大学英语作为人文基础公共课程,要求外语教师要有人文情怀,有人文追求,自身不断学习、完善自我,
(四)开设内容更多、范围更广的外语公共选修课程,发挥大学英语的人文性
在今天的学习型社会,知识很容易从书本或互联网上获取。本科教育的重心也必须从传授具体知识转化到传授获取知识的方法与途径。语言教学中,诸如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虽然很重要,但交流、合作、组织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的态度等方面,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可以潜移默化地传输正能量,促进人的健康、全面发展(王守仁,2013:11)。
教育部长陈宝生要求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大学本科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外语教师为学生开设人文类公共选修课程在培养学生外语技能的同时,融入文化素质教育,有利于发挥大学英语的人文性,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民,王文斌.关于构建外语教育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8(2).
[2]陆有铨,潘艺林.21世纪的行动:增强大学的批判功能[J].教育发展研究,1999(3).
[3]王守仁.坚持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J].外语界,2013(6).
[4]王守仁.《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点解读[J].外语界,2016(3).
[5]王文斌.外语教学与外语教育、工具性与人文性之我见[J].中国外语,2018(2).
[作者简介]黄德兰,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胡寅,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