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
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深情寄语广大青年,引发热烈反响。
新时代中国青年素质过硬、全面发展,把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作为立身之本,理想信念更为坚定,身心素质向好向强,知识素养不断提升,社会参与积极主动,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近日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这样勾勒中国青年群像。
今天,来自文化和旅游领域的年轻人正是以这样的精神面貌,把握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书写奋斗向上的成长故事,担负起属于这一代的历史使命。
为“国之大者”鼓与呼,新时代青年朝气蓬勃,成长平台坚强有力。
今年央视春晚,《只此青绿》舞段一经亮相即“倾倒众生”,其中,由中国东方演艺集团青年舞蹈演员孟庆旸表演的“青绿腰”更在全网火爆“出圈”,引发线下“完整版”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全国巡演一票难求;同时,《只此青绿》更被写入《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成为当代中国青年坚定文化自信、自觉传承中华文化基因的生动写照。这其中,少不了青年艺术创作者“登高原”“攀高峰”的执着付出和坚韧毅力。
从舞剧《兰花花》主演到舞蹈《丝路霓裳》领舞,从综艺节目《舞蹈风暴》技惊四座的《酉鸡出辰》到如今的《只此青绿》,孟庆旸回看过去的一个个作品,坦言:“每次诠释角色都尽了全部的努力。平时需要日复一日的思考和练习,需要注意到这个角色从始至终的层次变化,每一个地方,是该眼睛用力,还是眉心用力,人物是如何笑的,是否需要带有情感……”也正如总编导周莉亚所言:“《只此青绿》没有最终的版本,只有最好的版本。”
同样,一部好的作品背后离不开强大的“孵化器”。作为国家设立的用于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重要政策工具之一,国家艺术基金实施运作8年多以来,共立项资助青年艺术创作人才项目1884项,占总资助项目的29.7%,远高于其他类型,为舞台艺术、造型艺术和艺术经营管理等多领域培育和输送青年文艺骨干力量。2021年新增对青年文艺评论人才的资助,不断拓展完善青年艺术人才资助体系。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小型剧(节)目和作品创作项目及美术创作项目也有不少青年文艺工作者作为主创参与申报获得立项资助,《只此青绿》正是这类代表。
为活跃在各自领域的文艺新秀提供创作资助,为富有才华、尚在成长发展期的青年搭起更进一步的阶梯,让青年人展现才华的舞台越来越大、成长成才之路越走越宽,如今,国家艺术基金业已成为资助青年艺术创作生产、传播交流、艺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是扶持青年艺术人才成长的重要抓手和平台。
善于在关键时刻见真章,新时代青年闯劲十足。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当庆祝建党百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点燃亿万国人爱党爱国豪情时,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综合处处长姚达更深刻地体会到奋斗的意义,“我们努力了、付出了,也收获了、成长了。”他说。
作为《伟大征程》综合协调、新闻宣传和焰火燃放组成员,如今回忆起486天的剧组工作经历,姚达依然印象深刻。2020年2月1日,春节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许多单位已实施弹性工作制,姚达所在的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办公室却彻夜灯火通明,大家正在如火如荼地讨论着建党百年文艺演出的策划方案。
为党和人民献上文艺大礼,也为所有攻坚者加满精神动力,艺术司这支已参加过北京奥运会、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70周年庆典等多次重大演出活动的队伍,毅然踏上一条不断创新又不断否定自我的探索之路。在文艺演出领导小组的带领下,31个有区分度的方案先后形成,在此基础上又整合形成了体育馆等5个方案,经过多轮论证修改才确定鸟巢方案。
从一份份抽象的节目方案,到一个个生动的文艺节目,从一段段载入史册的历史瞬间,到一组组感人肺腑的舞台形象、一部部艺术精品背后,是主创团队296位专家和所有工作人员的呕心沥血。从《党史知识口袋书》到党旗下重温入党誓词,排练场精心设计制作的标语,以及烙印青春的《驻村日记》,文艺演出酝酿诞生的全过程也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鲜活现场。最终,《伟大征程》用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风采的文艺作品,将恢弘的百年党史娓娓道来,将建党百年文艺创作推向高潮。这是姚达挥洒青春汗水的战场,更是值得用一生回味的高光时刻。
奋斗锤炼本领,磨砺增长才干,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文化自信更加浓厚。新时代青年享受着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社会文明建设中引风气之先。
在文博领域,讲解员作为博物馆与观众间的桥梁,一直是观众亲近文物、倾听历史的纽带。在“博物馆热”成为中国社会文化新风尚的今天,博物馆社会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对讲解员的业务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文博领域奋斗10年,中国国家博物馆社会教育部专家讲解室主任、副研究馆员梅松松见证了文博事业飞速发展的阶段,更亲身实践着讲解风格和形式的逐级迭代。“国博社会教育部是一支平均年龄30岁左右的年轻队伍,我们始终要求自己赶在前头,以更有吸引力的方式服务大众。”梅松松介绍,国博注重“因人施讲”,根据不同群体、不同平台适配讲解形式,或是将文化热点和最新研究引入讲解,或是多部门联动推出短视频,扩大传播效果,或是积极尝试云导览、云直播,进一步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同时,社会教育部还通过出版科普读物、送展览到基层等多种方式持续强化教育成效。
从“我讲你听”的传统式讲解到“引导提问回答”的互动式讲解,再到如今的分众化讲解,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适应不同群体的多元需求,这一点一滴的进步都印刻着青年的创新求索,也带动更多青年人参与文化传播。
“这几年,人们不仅乐于打卡展览,还十分关注讲解。有时,不同的讲解员经常会遇到同样的青年观众。他们对文物的执着和热爱对我们也是一种激励。”梅松松说,讲好文物故事,传播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人从博物馆中汲取精神养分,认识、理解、爱上中国文化,这就是新时代文博青年的使命。
敢于在危难之中显精神,新时代青年勇担重任。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青春之我”系国家希望、民族未来,不唯是轰轰烈烈的举动,也有平凡之中的初心坚守。
去年毕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吕晟,如今是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党委办公室的一名青年骨干。党史专业与党务工作对口,他对工作充满热忱。然而入职不久,所在单位就被定为北京市大兴区隔离点,吕晟也进入“双线作业”。从今年3月中旬起,他投入抗疫工作,主要承担备餐任务,从早上6点起床到晚上不定点休息,备餐工作一忙完,马上回到办公室处理业务工作,每天如此往复数次。
“我是湖北人,2020年亲历武汉新冠肺炎疫情,现在有机会参与抗疫保障,才切身体会到基层一线的不易,也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以备餐为例,吕晟接着说,“十几个人保障400多人的饮食,还要兼顾部分人群的特殊需求,如清真、糖尿病等人群需要,每个点位都要精准到位,才能服务好每个人,这样的经历让我对本职工作产生了深刻的思考,就是要站稳人民立场,以民之所需为我之所务,以党建服务文旅行业。”
实际上,在抗疫战场,有无数青年像吕晟一样,虽只是抗疫链条上的微小一环,却能以热情和责任,冲锋在前,服务大局。
立足岗位做出光彩,新时代青年锐意进取。
人们在节假日享受休闲时光之时,往往是文化和旅游部信息中心的青年们最忙碌的时刻。
假日期间,这些年轻人都坚守在岗位上,进行着7×24小时值班值守和巡检工作,发现并及时妥善处理网络攻击,有效保障网络安全平稳运行;依托综合监测与应急指挥平台,每天对5A级景区进行巡查巡检,仅2021年就完成30轮对近三万路次的5A级旅游景区视频监控进行巡查调度,确保假日旅游安全、平稳、有序。
这支掌握信息技术的突击队,还曾在去年一个月时间建成安全、高效的管理系统,全力保障建党100周年3场文艺演出、6万余名观众的集结、落客、管理和服务。
“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事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就拿处理留言来说,最难的不是分办、自主答复,而是如何能够把一件简单的事,用最高的标准和热情十遍百遍地做好。”信息中心网站管理处青年薛永欣说。
这就是新时代文旅战线的中国青年,把火热的工作实践当做最好的成长课堂,自觉在实践磨炼中经风雨、壮筋骨、长才干。迎难而上、勇于担当,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用担当与拼搏、理想与激情、奋斗与奉献,唱响属于自己的青春之歌。
(转自:中国文化网;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