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踏青好时节!古人都怎么锻炼
清明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除了祭奠先人外,也是亲近自然,游玩和运动的好日子,古时人们利用这一时节参加踏青、蹴鞠等一系列体育活动。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踏青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旧时曾以清明节为踏青节,不过踏青节的日期因时因地而异,以清明出游踏青居多。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
相传早在战国时期,汉族民间就流行娱乐性的蹴鞠游戏,而从汉代开始又成为兵家练兵之法,宋代又出现了蹴鞠组织与蹴鞠艺人,清代开始流行冰上蹴鞠。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的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相传齐桓公北征山戎族,把“千秋”带入中原,至汉武帝时,宫中以“千秋”为祝寿之词,取“千秋万寿”之意,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
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是我国清明节的古老习俗之一。据明朝人的记载,射柳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拔河
拔河初期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河”。它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始盛行于军中,后来流传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时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
放风筝
放风筝是民间传统游戏之一,清明节节日习俗。风筝又称风琴、纸鹞、鹞子、纸鸢。起源于中国,是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通信工具,相传第一个风筝是鲁班用竹子做的,后来只有皇宫里才有纸鸢。
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
清明节假期出游提示
2021年清明节假期来临,中国气象局提示,预计假期期间,西北地区大部、黄淮西部、江淮、江汉、江南北部及贵州等地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1~2℃,其中江汉、江南西北部等地偏低3~4℃;华南大部、江南东南部及云南等地气温持续偏高2~3℃。
东北大部地区以晴或多云天气为主。西北地区东部、江南北部和西部、贵州、云南东部及广西西北部等地以阴雨天气为主,一般为小到中雨,其中广西西北部、云南东部等地的局部地区有大到暴雨。江南北部、贵州、云南东部等地累计降水量有10~20毫米,其中云南东南部及贵州等局部地区有40~60毫米。西北地区、黄淮等地有2~6毫米降水。
文化和旅游部提示,文明踏青,理性参团,自觉抵制不合理低价游。
交通运输部提示,春暖花开,群众踏青旅游意愿强烈,旅游客运、公路客运、包车租赁需求将明显恢复增长,同时客运企业重开、新开客运班线和新聘客运驾驶人增多,应注意超员载客、疲劳驾驶等违法肇事风险以及驾驶人不熟悉车况、路况等意外风险。
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提示,清明节期间外出旅游,请关闭家中电源总闸、煤气阀,清理阳台、走道、厨房杂物,维护家庭防火安全。野炊郊游应选择空旷、靠近水源的地方,注意风向,不要随便丢弃火种,不在林区、草原野炊、烧烤。野炊结束后就近取水将点燃的炭屑等余火彻底熄灭,清理干净周围杂物后再离开,避免发生复燃。(综合新华社、北京青年报等)
图文原载于人民网-文化频道,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