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英国广播公司)推出的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截图
在东方,中国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是不朽的;在西方,却很少有人听过他的名字。
4月6日,BBC(英国广播公司)推出了时长将近一小时的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以下简称《杜甫》)。杜甫其人其诗第一次以纪录片的方式,被详细介绍给西方世界。
受到广泛关注
片中,BBC最受欢迎的主持人之一、历史学家迈克尔·伍德到访中国,沿着杜甫生前的足迹,从巩义、西安到成都、长沙,回溯诗人从出生到入仕、从开元盛世到战乱流离的一生。
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微信公众号“中国诗歌网”,是国内较早报道BBC播出《杜甫》的新媒体。《诗刊》社相关人士说,中国诗歌网微信号和诗刊社微信号发布的有关消息,仅两天阅读量就达到10万+。他认为,这一现象被广泛关注,与杜甫作为诗歌的标尺性人物以及人们对他的爱国思想、人民性和悲悯情怀的广泛认同有关。杜甫史称“诗圣”,“读杜甫的诗,让人感到来自历史深处的一种温情、博爱与力量。”《诗刊》社相关人士表示,“这次疫情,更让人深刻感受到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杜甫的伟大是超越时空与地域的。”
他介绍说,《杜甫》根据的是当代史学家、教育家学者洪业的著作《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有比较深厚的学术背景支持,所以片子在学术方面没有硬伤。
文明的对话
“伟大的艺术一定是关于人性的,而关于人性的艺术是没有国界的。”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主任张同道评价这部片子“立意高远、制作精良”,“拍的是杜甫,说的是人类共通的情感和价值”。他认为,《杜甫》写的是“一个志向高远、才华出众的年轻人离家远行闯世界,却一再遭受打击:考试不顺,找工作不顺,挣不到钱,但他写出了最美、最有同情心和最有人性穿透力的诗句。这几乎是许多天才的相同命运,如梵高、巴尔扎克、米开朗基罗……让今天的年轻人很有共鸣,不论中国的还是外国的。”
张同道介绍,BBC制作过不少关于艺术家的片子,但很少制作关于中国艺术家,特别是中国古代文学家的片子,因为西方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接受程度还很低。他认为,BBC推出这部《杜甫》,“是中华文明的光荣,也证明BBC这样的西方媒体平台在主动与东方文明对话。”
“美丽的遗憾”
该片邀请哈佛大学汉学家宇文所安、牛津大学博士刘陶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曾祥安等学者,对杜甫及其诗歌进行了多重视角的专业解读。
该片的更大亮点,是今年81岁的英国国宝级演员、《指环王》中甘道夫的扮演者伊恩·麦克莱恩,用深沉优雅的莎士比亚戏剧腔,朗读了《壮游》等15首杜诗的英译。
“《杜甫》让我们再一次见证了中华诗词的恒远魅力和时代价值。”《中华诗词》杂志主编、《中国文化报》理论部主任高昌说。但他也指出,因为中英文的差异,杜诗精美的语言在翻译过程中很难得到原汁原味的保留,“片中的英文翻译可以传达诗意,却无法传递汉语格律诗词平仄和骈对的特有魅力。这也算是一种美丽的遗憾吧。”
杜甫曾有诗云:“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一千多年来,杜甫的诗歌不断引发中国人的共鸣。现在,通过BBC的这部纪录片,杜甫其人其诗走向了更辽阔的远方。
图文原载于人民网-文化频道,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