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我国历史,疫情并不少见。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便有“蛊”“疾”等文字的记载,“疠”字亦多见于《尚书》《山海经》,这表明,中国人很早就对疫病有初步了解。
在与瘟疫抗争的过程中,古人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宝贵的经验。今天,青年君就和你一块儿,看看古人战“疫”中有哪些“良方”“妙计”,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
疫情怎么传播?“病从口入”和接触
“疫者,民皆病也。”
这是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疫”的注解。可见,在古代,人们就认为“疫”是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那么,疫情又是如何传染、流行起来的呢?
首先是通过呼吸道传染。宋代医学家杨士瀛编撰的《仁斋直指方论》中就有提到:“不可入痨瘵之门吊丧问疾,衣服器皿中,皆能乘虚而染触焉。”
清代医学家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也说,“遇天行触浊气之瘟疫,由口鼻而入气管,由气管而达于血管。”
病从口入,变质和受污染的食物也会传染。《论语·乡塘》中,子曰:“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一书中科学地介绍了因食物不洁引发的各种后果:“秽饭、馁肉、臭鱼食之皆伤人”“凡蜂、蝇、虫、蚊等集食之上,食之致瘘”。
接触同样是疫情传染的渠道之一。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曾提到,马鼻疽的传染“乃因人体上先有疮而乘马,马汗及毛入疮中”。
古代医家还认识到苍蝇等昆虫是疫情传播的重要媒介,清代汪期莲的《瘟疫汇编》就有记载:“瘟疫大行,有红头青蝇千百为群,凡入人家,必有患瘟而死者。”
此外,古人还注意到,疫情的发生与气候变化、季节交替有着一定关联。《周礼·天官·疾医》记载:“四时皆有疠疾,春时有痟首疾,夏时有痒疥疾,秋时有疟寒疾,冬时有漱上气疾。”
疫情如何控制?隔离
许多典籍都表明,隔离,是控制疫情进一步扩散的有效办法。
西汉时期的《黄帝内经·素问·刺法论》认为:“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不施救疗,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接着提出防止传染需要“避其毒气”,即避免与患者接触。
了解了病理和传播渠道,“隔离观察治疗”应运而生。《汉书·平帝记》载:“元始二年(公元二年),旱蝗,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就是说,西汉末王莽掌权时就有了隔离治疗的观念。
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有了主动居家隔离的案例——即便这样会导致日常政务运转出现问题。
《晋书·王彪之传》称东晋“永和末,多疾疫。旧制,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
《南齐书·文惠太子传》中也提到,萧齐太子长懋“与竟陵王子良俱好释氏,立六疾馆以养穷民”,在疫情暴发期,“六疾馆”可以成为类似“方舱医院”的隔离之所。
盛唐时期,国力强盛,疫情出现后,长安城内医疗慈善机构甚多,官办有“养疾坊”、民办有“病坊”,寺院办有“悲田坊”或是“福田院”,这些都是专门医治或隔离病人的场所。
宋至清,阻止疫情传播的“隔离”措施更加“冷酷”,即便亲人也不能接触。
南宋初曾任“中书舍人”的朱翌在笔记小说《猗觉寮杂记》中说:“江南病疫之家,往往至亲皆绝迹,不敢问疾,恐相染也。”明代萧大亨在《夷俗记》也建议:“凡患痘疮,无论父母兄弟妻子,俱一切避匿不相见。”
我国古代瘟疫病专著《温疫论》。资料图片
至于具体的治疗之法,我国古代众多医学家对各种不同的传染病进行了许多有效的探索,总结出许多治疫的经验。名医孙思邈要求医生在救治病人时“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他还收治了被社会歧视的慢性传染病麻风患者600多人,医德、医术均为后世景仰。
防疫重在预防:勤洗手、戴口罩
我国古代对于疫情的预防也非常重视。
《黄帝内经》中已明确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更是直接说道:“与其救疗于有病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病之前。”平日要重视强身健体、加强营养,增强抗病能力。
今人一直呼吁大家“勤洗手”以保持个人卫生,古代同样如此。《礼记·玉藻》中记载:“日五盥。盖谓洗手不嫌频数耳。”说的是每天要洗五次脸,而洗手的次数那是越多越好了。
值得一提的是,《马可·波罗行记》中提到,“元制规定,向大汗献食者,皆用绢巾蒙口鼻,以防唾沫污染食品”,表明中国人元代便有使用“口罩”的习惯。
环境卫生对疫情防治也必不可少,必须重视环境治理,消除安全隐患。宋人温革《琐碎录》建议:“沟渠通浚,屋宇洁净无秽气,不生瘟疫病”。
消毒同样是防止疫情的好办法,当然,受制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古代的消毒技术比较有限,多为“熏”或“蒸”。
端午习俗之一挂菖蒲就与避疫有关
《周礼·秋官》篇载有人们用莽草、嘉草等烧熏驱虫、驱病的记录。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有载:“天行瘟疫,取初病人的衣物,于甑上蒸过,则一家不染。”
清代罗世瑶在《行军方便便方》一书中也说:“将初病疫气人贴肉布衫,于蒸笼内蒸一柱香,久则全军不染。”
古代社会生产力虽不发达,但顽强奋进的炎黄子孙仍依靠自己的智慧以及不懈努力,为抗击疫情做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历史的经验已经证明,中国是一个勇于并善于抗击疫病的国度,如今,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我们更应该坚定必胜信心,奋力夺取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全面胜利。
图文原载于人民网-文化频道,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