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视点
当前位置:首页>>栏目名称

坚持统筹兼顾 推进文化改革发展

发布日期:2011年12月07日          作者:         编辑:管理员         审核:         点击:[]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入学习领会《决定》的这一重要论述,需要我们从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前途的高度来认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坚持统筹兼顾,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文化改革发展中的重大关系,统筹文化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上,统筹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

  文化建设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又融入渗透在各个领域,与其他建设相辅相成、互为支撑。文化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载体,文化产业愈益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既是推进政治建设的深厚土壤,又以社会意识形式的身份同政治制度等共同构成上层建筑;文化建设既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按照《决定》关于“三作为”、“两纳入”、“三一同”的要求,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文化改革发展成效纳入科学发展考评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一同研究部署,一同组织实施,一同督促检查。

  在文化建设总体布局上,统筹文化事业全面繁荣与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将文化建设区分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是党的十六大作出的重大决策。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对于文化建设来说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既互为支撑又各有侧重,共同推动着文化建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按照《决定》关于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奋斗目标和最终目的的要求,到“十二五”期末,一方面基本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另一方面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推动形成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手抓、两加强”的工作格局。

  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基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和区域发展不平衡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科学发展观关于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按照《决定》关于缩小城乡区域文化发展差距的要求,一方面以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文化服务网络建设的支持和帮扶力度,着力增加农村文化服务总量;另一方面发挥城市对农村的文化帮扶作用,合理配置城乡文化资源,鼓励城市对农村进行文化帮扶,把支持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基本指标,保证一定数量的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用于乡镇和村文化建设。

  在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上,统筹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党的十六大指出,“发展各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要贯彻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党的十七大指出,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应“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这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按照《决定》关于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一方面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另一方面在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应清醒地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没有社会效益的文化产业,经济效益再好也不能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社会效益但没有经济效益的文化产业,是无法得到长足发展的,最终社会效益也会萎缩甚至消失。

  在优化文化产业结构上,统筹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国有文化企业为主导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党的十五大确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按照《决定》关于“两个毫不动摇”的要求,一方面着力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国有或国有控股大型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使其在发展文化产业和繁荣文化市场中发挥主导作用;另一方面确立和维护非国有文化企业的平等地位,在国家许可范围内,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参与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参与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实施和文化产业园区建设,营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和法制环境。

  在开展国际文化交流上,统筹文化“引进来”与“走出去”

  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方针。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对外文化交流,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是我国开展国际文化交流的基本原则。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按照《决定》关于促进文化相互借鉴,共同维护文化多样性的要求,一方面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机制;另一方面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完善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的政策措施,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基本国情、价值观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的了解和认识,展现我国文明、民主、开放、进步的形象,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在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上,统筹高层次高素质文化人才造就与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高层次领军人才和专业文化工作者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基层文化人才队伍是文化改革发展的基础力量。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按照《决定》关于加快培养造就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这两大力量的要求,一方面着力实施高端紧缺人才培养计划,造就一批人民喜爱、有国际影响的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另一方面着力实施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形成专兼结合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推动形成各类文化人才不断涌现、社会文化创造活力竞相迸发的生动局面。

上一条:首都文艺家畅谈学习总书记讲话精神体会 下一条:大力推动当代中国文化走出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