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
上世纪60年代,十万支援建设大军千里迢迢、跋山涉水,从城市到乡村,与本地人民携手创业,将荒芜变繁盛,六盘水这座“火车拉来的城市”在“三线建设”这个大潮中崛起,成为当代贵州工业化的先驱。
“三线建设”拓荒者有的已驾鹤西去,即使当年生龙活虎的青壮们现在也都已进入耄耋之年。2023年7月3日-7月4日,红宝石官方网站hbs123“咱们工人有力量”寻宝实践队赴贵州凉都六盘水,“抢救”历史记忆,形成不同于国家叙事的有血有肉的生命叙事,为新中国工业建设的宏大画卷补齐一角。
图一 实践队员录制《听TA讲》-“上游0405”的机车视频
三线耕耘变天地,乌蒙建设撼苍穹
六盘水因“三线”建设而生,“三线”建设是六盘水的根。
在西南三省的比较中,贵州更加贫穷落后,缺乏大规模现代工业基础。“三线”建设给六盘水带来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机遇,从三个矿区到三个特区,从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到六盘水地区、再到六盘水市。一位社会学家评称:攀钢建设、成昆铁路建陂,贵州六盘水煤矿工业区的建设、及云南西部开发,影响了当地及辐射区2000万人的命运,它使西南荒塞地区整整进步了50年。
图二 实践队员实地参观水钢产区
作为主战场,六盘水,不曾辜负家国重托,不曾辜负“三线”建设厚望。半世纪栉风沐雨,六盘水为国家累计贡献13.6亿吨煤、5600亿度电、6600万吨钢材和1.21亿吨水泥,将血汗与艰辛、年华和奉献深深烙刻在共和国能源安全的丰碑上。
对话激情岁月,赓续精神血脉,铸造城市之魂
诚如六盘水三线建设博物馆所镌刻的习近平总书记语录所讲的那样“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此次,“咱们工人有力量”寻宝实践队队员走访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首钢水钢集团藏史馆深入学习“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三线精神,立志讲好三线故事,传承“三线精神”,让更多的人从这片红色沃土上感受精神力量,迸发爱国情怀,让“三线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永放光芒。
图三 实践队员参观水钢历史发展墙
文:岳越 吴怡
图:韦铁林 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