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研读

    潘建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十一)

    发布日期:2015-11-23 作者:李丹丹    编辑:陈海兵    审核:    点击:[]
    日期:2015年11月20日 星期五

     

    地点:博学楼A508

     

    时间:19:30 - 22:00

     

    领读:潘建屯

     

    记录:李丹丹

     

    主题:导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21-24页

     

     

    此次读书会由潘建屯老师导读“资本的利润”这一节中的资本和资本的利润等两大部分内容。潘老师首先为我们讲述了“资本的利润”这一节与《手稿》其他部分之间的关系。潘老师认为笔记本一是马克思受恩格斯《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所影响而阐发的思想。在笔记本二,马克思的思想带有浓厚的哲学人本主义色彩。笔记本一中“资本的利润”与“工资”和“地租”共同构成研究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关系的关键要素,因此,我们今天所研读的这一节内容至关重要。

     

    对“资本是对他人劳动产品的私有权”这个概念,潘老师做出了详细的解读。他认为这种私有不仅是简单的占有,这种占有是以法律来确立其合理性的形式,并最终发展成为一种制度即私有制,同时这种占有的性质就被冠冕堂皇地演化成为一种权利——私有权。资本也正是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础上被视为一种对他人劳动产品的私有权。然而资本不光是具有对劳动产品的占有权,还包括对劳动的支配权利,资本家拥有支配的劳动越多,资本实力也就越强大。

     

    段俊霞老师对“资本的利润与工资是完全不同”这句话表示疑惑,潘老师对此给出了自己的解释。工资是靠劳动所得,多劳多得,少劳少得,而资本的利润并不是遵循着同样的规律。相反,资本的利润在相同的劳动量下,可能由于投资的领域不同,得到的资本利润也不同。但无论在不同的领域中,相互之间的资本利润的差距是多少,资本家总是要靠各种手段来从中获利,赚得若干利润才会有兴趣继续进行生产经营。

     

     

    参会人员

     

    潘建屯
    崔发展
    张培高
    张莉
    段俊霞
    吴祖刚
    邵琪
    张健峰
    卢士敏
    彭雪华
    张宇
    王忠来
    刘玉
    刘菊
    冯雯
    李丹丹
    彭艺格
    杨芳芳
    王红
    陈家俊
    郭宝文
    赵凯
    张帅帅
    陈海兵
    张梦珂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