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国良:2021-3-17《资本论》第一卷导读(P541-552)
日期:2021-3-17
地点:思学楼D507
时间:19:00-21:00
导读人:高国良老师
撰稿人:孔令旭
主题:《资本论》第一卷第541-552页
2021年3月17日晚,弘毅沙龙读书会本学期第一次导读由高国良老师领读《资本论》第一卷第十三章第8节的有关内容。
马克思在这个部分主要分析了现代工场手工业和家庭劳动向大工业的过渡过程。他以缝纫机在英国的“服饰”生产中的应用为例,说明不同劳动体系是如何竞争以及机器生产是如何最终获胜的。马克思指出,社会的生产方式的变革,生产资料改革的这一必然产物,是在各种错综复杂的过渡形式中完成的。工厂法的出现则加速了这一变革过程。对于那些以无限制地剥削劳动力为竞争能力的唯一基础的家庭劳动、手工业、工场手工业来说,工厂法的强制工作日长度、休息时间、上下班时间等相关规定,一方面要求采用更多的机器,并催促使用蒸汽机替代肌肉充当动力;另一方面也间接地促使资本家为了追逐“时间上失去的剩余价值”,更大程度在空间上集中生产资料,扩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工厂生产的优势也就越来越凸显出来,它不仅提高了产量,也打破了原有的一些“自然界限”和“商业习惯”。
机器的使用带来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变革,而工厂立法作为对生产过程有意识、有计划的干预对生产变革起到了加速作用。在高老师严谨而又透彻的讲解下,大家领会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与趋势的分析和判断。
参会老师:高国良、崔发展、潘建屯、何舒骏、徐强、谢震、郑超、彭雪华、朱慧
参会学生:夏昕怡、姚志森、牟凤桃、杨宇思、杨璐、王凯宗、席洁、黄秋玉、王兴、陈芳、孔令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