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支部全体党员的党性修养和理论素养,2023年11月9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师生混编支部在思学楼D504开展了政治理论学习。此次会议以研讨方式展开,支部书记赵聃同志主持,主讲人为肖美楠、李俊黎同志。
会议伊始,肖美楠同志对《习近平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进行导读。肖美楠同志表示“一带一路”推动了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之间的合作,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秉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对世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视角下,共建“一带一路”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中国化和时代化的重要成果,对外贸易和世界市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畴,我们要坚持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为行动指南,善于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观察时代解决问题,推动发展,深入理解“一带一路”倡议。
随后,李俊黎同志对《建设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进行导读。李俊黎同志表示,“一带一路”倡议的目的是扩大国际合作交流,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以及地区之间的文化出现深度交融,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文化思想交融的过程当中,可能会出现思想迷茫,出现精神“缺钙”的现象,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因此为了适应“一带一路”的发展需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积极转变模式,打破传统说教方式,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加强沟通与交流,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面,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最后,赵聃同志进行总结。他表示,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不仅是实现高校教育教学与社会需求的有效衔接的必然要求,而且是推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实现落地的必要条件。“一带一路”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案例也不断增多,随着信息与科技的发展,思政教育方式越来越丰富,但是其操作都趋于一致,没有特殊性。因此,还需要我们不断思考,勇于尝试,解锁更多的教育方案。
会议现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