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深入研究,持续助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提质增效,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于6月14--17日在上海同济大学举办“第五届全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术研讨班”。本届研讨班由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与同济大学共同主办,全国高校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同济大学-海南省)、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同济大学)、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承办。我院教师任重远、卢思熙受邀参会。
会上,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会长、国家一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雷声教授,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副会长、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钟明华教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孙熙国教授、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田鹏颖教授、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杨德山教授、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吴宏政教授、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拥军教授、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刚教授为本次研讨班作主旨报告。随后的分组探讨中,各小组就相关主题围绕着“党的创新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与教学”这一问题进行热烈讨论和深入交流,我院教师在小组座谈会上分别进行发言。
6月17日下午的研讨班结业仪式上,卢思熙代表小组对组内所探讨的新质生产力、马克思主义教材体系与学理体系关系等议题做了总结发言。卢思熙认为,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可从三个维度进行:一是生产要素的新,如数据这一新的生产要素在推动生产力中的重要作用;二是生产要素的组合方式的新;三是生产关系的新,即生产要素的组合不是一个纯客观的物之间的组合,而是人与物之间组合,其中人是具有价值和利益诉求的主体,生产各要素之间的组合立即表现为劳动资料与劳动主体之间的归属关系。其观点赢得了与会专家的认可和赞许,各参会学者也表示受益颇深。
卢思熙代表小组作总结发言
本次研讨班主题鲜明、紧扣时代前沿,为深入做好党的创新理论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与教学开阔了视野、提供了新思路,同时充分展示了我院教师的理论功底和学术风采,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我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我院教师任重远、卢思熙受邀参加全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术研讨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