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发布日期:2015-09-18 作者:卢婷婷    编辑:陈海兵    审核:    点击:[]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中国近现代史专题研究

    英文名称:Special Subject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开课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课程编码:S0305304

       分:2

    总学时:36

    适用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

    修读基础: 有大学本科基础,对于中国历史、世界近现代史有基本了解。

    主讲教师:帅建祥(副教授)、杨安东(副教授)、黄小彤(副教授)、邵琪(讲师、博士)

     

     

     

    二、课程目的任务

    1.课程地位作用

    在弄清楚中国近现代史基本线索的基础上,着重对与“四个选择”紧密相关的基本历史规律和主要历史经验进行研究。本课程要将理论研究同了解历史进程、总结历史经验结合起来;要从历史和理论相结合的角度,深入开展对中国人民作出“四个选择”的历史进程及其规律性的研究,深入开展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的研究,深入开展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研究,深刻阐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2.课程主要内容

    以中国近现代史这一中华文明史上非常特殊的发展阶段为大的历史背景,全面而系统地梳理和阐释中国历史发展和“四个选择”的历史进程、历史规律和历史经验,梳理和阐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之两大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和平崛起的历史进程、历史规律和历史经验,梳理和阐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探索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规律、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规律,探索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历史进程、历史规律和历史经验,梳理和阐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探索中国历史发展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由谁来领导等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问题方面的历史进程、历史规律和历史经验。

    重点:本学科所要着力研究的,正是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即中国的发展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由谁来领导等这些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问题。

    难点:全面追踪把握诸基本问题之最新学术动态。

    本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基本问题”,所以本学科是理论学科。其研究的基本方法,是以历史材料论证理论。

    3.学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学习与研讨,加深对近现代历史的深入学习,以点带面,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与初步的学术研究能力。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近现代史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特殊地位,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社会性质和发展主题,正确认识和评价近现代历史上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品德,使学生掌握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更好地胜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相关科研工作。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专题一  鸦片战争:近代中国的开端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西方(英国)

        二、鸦片战争的发生、发展与结局 

        三、中方战败的原因分析 

        四、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教学重点:分析战争前后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社会任务以及社会阶级结构的不同,揭示帝国主义是中国近代以来贫困落后的总根源。

    教学难点:阐明两大任务及其关系

    学时安排:3学时

    课外学习要求阅读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节选)(193912月);马克思:《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18573月);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三联书店1995年版。

     

    专题二  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的尝试  

    一、太平开国农民运动的缘起:必然性与偶然性

    二、旧式农民起义的反帝反封建性

    三、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客观原因

    四、为什么旧式的农民起义不能救中国

    教学重点:太平天国的性质和特点

    教学难点:评价太平天国的历史地位

    学时安排:3学时

    课外学习要求阅读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18536月);王庆成:《太平天国的历史和思想》,中华书局1985年版。

     

    专题三 洋务运动:地主阶级的努力

    一、封建为体——洋务运动的兴办

    二、枪炮为用——洋务事业的成就

    三、洋务运动的失败及其历史意义

    四、为什么说地主阶级不能救国救民

    教学重点: 洋务运动,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教学难点: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

    学时安排:3学时

    课外学习要求:①讨论:洋务运动与今天对外开放有什么不同?②阅读周建波著:《洋务运动与中国早期现代化思想》,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梁勤主编:《曾国藩与洋务运动》,远方出版社2002年版。

     

    专题四 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的改良之路  

    一、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主张

    二、康梁与百日维新

    三、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四、为什么资产阶级改良道路走不通

    教学重点: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教学难点:资产阶级的维新不可能给中国找到好的出路

    学时安排:3学时

    课外学习要求:阅读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18955月);梁启超:《变法通议》(节选)(1896年);严复:《原强》(18953月)。

    专题五 辛亥革命:资产阶级的革命之路  

    一、孙中山与三民主义

    二、建立民主与封建帝制的覆灭

    三、辛亥革命:一个里程碑

    四、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失败了

    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和教训

    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爆发的主客观条件

    学时安排:3学时

    课外学习要求:观看电影《辛亥革命》;阅读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祝勇:《辛亥》,三联出版社2011年版。

    专题六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近代的军阀政治与混战

    二、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三、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四、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其历史必然性 

         五、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教学重点: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和历程

    教学难点:中国共产党产生的条件

    学时安排:3学时

    课外学习要求:观看电影《建党伟业》,撰写观后感;阅读杨奎松:《中间地带的革命:国际大背景下看中共成功之道》,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专题七  抗日战争:民族战争与国共合作  

    一、近代中日关系的历史回顾

    二、国共合作与全民抗战

    三、两个战场的比较分析

    四、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教学重点: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意义和经验。

    教学难点: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学时安排:3学时

    课外学习要求:阅读毛泽东:《论持久战》(节选)(19385月);观看电影《南京大屠杀》;阅读杨奎松:《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对外关系》,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版。

     

    专题八  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与新中国

       一、抗战胜利后的国内外形势 

    二、解放战争的历史进程

    三、新中国的诞生

    四、为什么说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教学重点: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教学难点:人民共和国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学时安排:3学时

    课外学习要求:讨论:为什么国民党统治迅速崩溃、中国革命能迅速胜利?              阅读杨奎松:《失去的机会:抗战前后国共谈判实录》,新星出版社2010年版。

    专题九 冷战中的热战:毛泽东与朝鲜战争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困难与问题

    二、毛泽东对朝鲜战争的判断与决策

    三、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

    四、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的建立

    教学重点:朝鲜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

    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社会的性质

    学时安排:3学时

    课外学习要求:阅读沈志华《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沈志华《中苏同盟与朝鲜战争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专题十  前进中的曲折:大跃进与文革

    一、选择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二、前进道路中的失误

    三、文化大革命

    四、如何正确认识前进中的曲折

    教学重点:毛泽东为什么要发动文革

    教学难点:文革研究现状与展望

    学时安排:3学时

    课外学习要求:阅读逄先知、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949—1976),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王年一:《大动乱的年代:“文化大革命”十年史》,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丛进:《曲折发展的岁月:1949—1976年的中国》,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专题十一  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上)

    一、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提出

    三、“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四、邓小平南方谈话

    教学重点: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

    教学难点:邓小平南方谈话的背景

    学时安排:3学时

    课外学习要求:阅读《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1978 年12月22日);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 12月13日);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 年1月18日—2月21日)

    专题十二   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下)

    一、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

    二、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

    三、改革开放以来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

    四、发展中的中国模式

    教学重点:改革开放以来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

    教学难点:近期有关“中国模式”研究观点

    学时安排:3学时

    课外学习要求:观看纪录片《改革开放30年纪实》,撰写观后感。阅读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997年9月12日) ;胡锦涛:《在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2004年8月22日);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007年10月15日)

     

    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课程结业论文

    2.成绩评定办法:

    总成绩(100%=平时成绩(30%,包括学生讲课考勤)+期末成绩(70%课程结业论文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一)教材:

    梅宪宾:《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段治文:《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二)参考书: 

    1.《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

    2.《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83-1993

    3.《江泽民文选》,人民出版社2006

    4.《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5.《周恩来选集》,人民出版社1981

    6.《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述专题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汇编》,人民出版社1982

    8. 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 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之《鸦片贸易史》、《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9.《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10.军事科学院历史研究部:《中国抗日战争史》,解放军出版社1991—1994

    11.军事科学院历史研究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解放军出版社1987

    12.刘大年:《中国近代史诸问题》,人民出版社1965

    13.翦伯赞、郑天挺:《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中华书局1980

    14.丁名楠:《帝国主义侵华史》(123),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

    15.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6.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人民出版社1962

    17.李侃、龚书铎:《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2005

    18.沙键孙:《毛泽东思想概论》,北京出版社1999

    19.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人民出版社1989

    20.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三联书店1995

    21.李时岳:《从闭关到开放——晚清洋务热透视》,人民出版社1988

    22.廖一中:《义和团运动史》,人民出版社1981

    23.彭明:《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大纲执笔人:帅建祥

     

    大纲审批机构:                    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或教授)委员会

     

     

     

                                                 201591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