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专题一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一)重识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 1.千年伟人:马克思的举世盛名 2.千载华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真谛 3.千秋伟业: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价值 (二)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性 1.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时代主题 2.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科技革命 3.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思潮 (三)我们为什么需要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2.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性 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意识形态性的统一关系 4.正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多样化形态 教学重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时代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学时安排:3学时 课外学习要求:阅读《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等,可选读其中某些篇章,并做好读书笔记,可有选择性地提交阅读心得。 专题二
马克思主义的本体论革命 一、以“实践”纲领为基础的本体论革命 1.超感性世界的颠覆 2.单纯理论态度的终结 3.意识之内在性的瓦解 二、实践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基础地位 1.实践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形态 2.实践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规定 3.实践与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主题与特征 1.时代课题的哲学解答 3.哲学主题的根本转换 3.形而上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和资本批判的高度统一 4.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统一 教学重难点: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转向”或新世界观 学时安排:6学时 课外学习要求:阅读《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实践论》、《马克思主义本体研究》等,并做好读书笔记,有选择性地提交阅读心得。 专题三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辩证法 1.马克思主义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扬弃 2.马克思的“批判的和革命的”辩证法 3.恩格斯的“理论思维”的辩证法 4.列宁的“三者一致”的辩证法 5.毛泽东的“实践智慧”的辩证法 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批判本性 1.“批判本性”与“批判功能” 2.思想前提的自我批判 3.本体观念的自我批判 4.“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 三、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当代课题 1.辩证法理论的当代社会生活基础 2.当代辩证法理论的总体特征 3.当代辩证法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范畴 4.作为理论思维的辩证法与作为常识思维的形而上学 教学重难点: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批判本性 学时安排:6学时 课外学习要求:阅读《矛盾论》、《历史与阶级意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等,并做好读书笔记,有选择性地提交阅读心得。 专题四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 一、以实践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1.实践论的思维方式:认识与实践的同构性 2.认识的本质:反映、选择与建构的统一 3.认识的特点:时间、空间和内容的统一 4.认识的功能:解释、反思与批判的统一 二、认识的辩证过程 1.认识产生:从实践中生成观念 2.思想实现:理论回到实践的过程 3.双重更新:以实践变革促进理论创新 4.思维路径:从感性具体到理性具体 5.超前引领:实践观念及其作用 三、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1.独断论真理观、知识论真理观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真理观 2.实用主义价值观、普世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3.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中的“价值”范畴 4.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如何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与价值观 教学难点:如何回应目前那些主流的非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或价值观 学时安排:3学时 课外学习要求:阅读《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改造我们的学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研究》等,并做好读书笔记,有选择性地提交阅读心得。 专题五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研究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本质和发展形态 1.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前提和“现实基础” 2.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本质及结构 3.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生形态和发展形态 二、历史虚无主义批判 1.历史虚无主义的发展源流及当代表现 2.历史虚无主义的基本特点 3.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问题 三、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几个典型评价及其问题 1.历史决定论与历史选择论辨析 2.物质生产的逻辑优先与“经济决定论”批判 3.“西马”对唯物史观的认识 4.“后马”对唯物史观的认识 5.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教学重点:如何正确认识历史唯物主义 教学难点:如何应对那些主流的非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 学时安排:6学时 课外学习要求:阅读《重建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决定论的贫困》、《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研究》等,并做好读书笔记,有选择性地提交阅读心得。 专题六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研究 一、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与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 1.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科学揭示 2.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随着资本主义变化而不断发展 3.当代资本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提出的新挑战 二、当代劳动的变迁与价值创造 1.科技劳动与价值创造 2.管理劳动与价值创造 3.服务劳动与价值创造 三、劳动价值论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实践 1.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思考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劳动价值论 3.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与劳动价值论 教学重点: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 教学难点: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遭遇的新挑战 学时安排:6学时 课外学习要求:阅读《〈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资本论》的相关章节、《马克思的<大纲>:<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150年》等,并做好读书笔记,有选择性地提交阅读心得。 专题七
剩余价值论与现代性批判 一、剩余价值理论的发展及其现代意义 1.剩余价值论的产生和主要内容 2.国外经济学家发展剩余价值论的新成果 3.剩余价值论的适用性和科学性 4.在剩余价值论基础上对收入分配原则的一点思考 二、以资本为中心对现代性的双重批判 1.资本:现代社会的本质根据 2.资本与形而上学的共谋关系 3.对现代性的双重批判 4.从马克思到卢卡奇:对现代性的批判 教学重点:剩余价值论对当代收入分配原则的指导意义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 学时安排:3学时 课外学习要求:阅读《〈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资本论》的相关章节、《马克思的<大纲>:<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150年》等,并做好读书笔记,有选择性地提交阅读心得。 专题八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与学科性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三、历史唯物主义、剩余价值论与科学社会主义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特色 五、如何看待当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长期共存 教学重点:如何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与社会主义性质 教学难点:如何看待当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长期共存 学时安排:3学时 课外学习要求:阅读《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乌托邦》、《太阳城》等,并做好读书笔记,有选择性地提交阅读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