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年春季学期期中教学检查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落实各项教学任务,做好本科教学评估整改工作,根据学校、学院教学工作计划和教务处《关于开展2019年秋季学期期中教学检查的通知》(教务字〔2019〕124号),学院于5月11日至5月18日开展了一次全面认真的检查,现将检查工作总结如下。
一、 总体情况
学院高度重视本次中期教学检查,组织召开了教研室主任会议,安排部署了本次期中检查工作。成立了期中教学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组,确保了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 长:张小飞
副组长:崔发展、林莉、潘建屯
成 员:文婷婷、李凌、徐科琼、张健丰、张莉、郭玉秀、张剑
工作组由副院长潘建屯担任组长,教学办公室、各教研室主任为成员,具体组织开展教学检查工作。
本次教学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课程教学情况,主要包括课程资料、教学实施、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情况;(2)课程考核情况,主要是已结束课程的考核情况(3)2020年度教师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考核评价工作的进展情况。(4)在线听课情况及学生网上评教的开展情况。
二、 检查内容及自评情况
(一)课程教学
1、课程资料情况
本学期,学院第一时间制定了《2020年春季思政课和文化素质课在线教学的实施方案》《关于规范疫情防控期间教师在线教学的几点要求》和《任课教师线上教学一般操作过程》。各教研室多次通过网络召开视频或音频会议,研讨在线教学方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三门课程采用mooc/spoc的模式进行授课,使用武汉大学国家优质在线开放课程资源,融入红宝石官方网站hbs123教学内容,建立异步SPOC开展教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利用精品在线课程资源进行授课;“形势与政策”课利用原大四学生网课资源进行学习。文化素质课程通过直播、线上辅导以及原来尔雅网课等方式开展教学。具体课程及其使用平台见下表。
各课程教学资源平台情况表
课程名称 |
使用平台 |
辅助平台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中国大学慕课 |
各班级QQ群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中国大学慕课 |
各班级QQ群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中国大学慕课 |
各班级QQ群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超星学习通 |
各班级QQ群 |
形势与政策 |
超星学习通 |
各班级学习通群和QQ群 |
为了做好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学院还要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三门课程,除了使用中国大学慕课课程资源以外,要增加至少四分之一的本校特色课程。各门课程都结合疫情防控,制定了线上教学方案,在教学中有机融入了疫情防控方面的内容和红宝石官方网站hbs123石油精神等特色内容。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结合疫情发展情况,从国际层面、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等角度引导学生理性分析和深入探讨,并结合教材内容,展开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公民法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增加了石油工业史、石油精神发展史等内容。
2、教学实施情况
(1)落实2020年秋季学期教学任务情况:共安排“形势与政策”课程267个班,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课程共108个班。
(2)教学进展情况:目前,“形势与政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已经完成了第一轮课程,第二轮课程正在进行中,教学进度按照计划进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课程正在照常行课,教学进度按计划进行。
(3)课堂师生互动情况:通过课程中心平台、QQ群、学习通群等进行互动讨论、辅导答疑、作业批改反馈。课程中心平台设有讨论区、答疑区,各课程在平台发布讨论题目,学生参加讨论。学生有疑问,可以在答疑区提问,老师及时进行辅导答疑。老师还通过在线直播的方式进行授课,与学生互动。布置的作业,老师都会及时批改反馈,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课程发布作业15次、测验14次。各课程在课程中心平台上教学的具体情况见下表。
思政课课程中心平台教学基本情况统计表
课程 |
教学进度完成情况 |
课堂交流区设置问题个数 |
交流区师生讨论条数 |
答疑区学生提问数 |
答疑区教师回复数 |
布置作业次数 |
开展测验次数 |
师生互动是否全覆盖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按计划完成 |
12 |
25683 |
142 |
140 |
6 |
6 |
是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按计划完成 |
13 |
13000 |
123 |
123 |
8 |
6 |
是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按计划完成 |
30 |
73626 |
478 |
322 |
15 |
14 |
是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按计划完成 |
10 |
11680 |
117 |
95 |
6 |
12 |
是 |
(4)课堂出勤管理等教学情况:学院坚持每周课堂出勤情况报告制度,每周周四各课程都要将学生出勤情况报学院,学院课程整体出勤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出勤率较高的课程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对于出勤相比低一点的课程要求进一步加强课程管理。
3、教学改革情况
(1)开展信息化教学改革,积极推进线上教学。此前,学院所有思政课和文化素质课程一般课程都是在线下进行的。疫情期间,这些课程的教学方式都进行了改革,采用线上教学。学院加大任课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除积极参加学校安排各类培训外,还专门邀请了计科院杨梅老师开展线上教学专题培训,邀请了超星平台技术指导老师加入学院工作群指导工作。积极推进课程教学信息化,各门课程教学的教学资料、教学方式和学生管理全部信息化操作。信息化教学,有利于学院和教师分析教情和学情,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举措。
(2)深化教学内容改革,把疫情防控深度融入教学。各门思政课程,用心用情用智慧,把疫情防控深度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中,进一步增强了思政课的亲和力、感染力和吸引力。如3月9日下午,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课。马克思主义院以此为契机,制定实施了《组织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工作安排》和《思政课学生在线讨论实施方案》。各门课程精心设置讨论主题,组织学生通过班级QQ群、中国大学慕课讨论区等平台,展开讨论。观看直播和在线讨论后,同学们表示,对党和国家采取的防控措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表示高度认同,进一步坚定了“四个自信”。
(3)结合疫情实际情况,继续推进主渠道主阵地协同育人。本学期,学院与党委学生工作部共同召开了推进会,研讨了疫情期间的协同育人工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继续开展难点问题征集活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组织开展了“西柚青年说”演讲比赛,目前已经完成了初赛;“形势与政策”面向大三学生开展疫情专题课程论文大赛;因疫情原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程原定开展的 活动参与指导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原定开展的新都区村镇口述史和建川博物馆活动没有开展。
(4)加强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项目检查。学院承担的一项省级教改课题、校级重大项目、两个校级重点项目、三个一般项目以及1个课程改革一般项目进行了检查。学院组织专家组对三个一般教改项目进行了严格检查,检查结果是一个项目为继续完善,两个为加强整改。其它项目都向学校提交了检查材料。此外,学院还起草了《课程与教学改革项目建设与管理办法》。
(5)认真落实教研活动,扎实推进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疫情期间,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视频会议等形式坚持教学研究活动。教研活动,实施领导包干制,重点面向三类群体开展四类活动:即重点对参赛教师、教学水平待提升教师、兼职教师等重点群体,开展集体备课、说课、评课、教学研讨等教研活动。截止目前,各教研室开展教研活动都在6次以上,建设异步SPOC的三个教研室教研活动更是达到10次以上。继续推进“石油精神+思政课”教学改革和“互联网+问题链”教学改革两项重大教学改革与研究,继续撰写研究丛书和教改论文,同时,注重结合疫情撰写教改论文。目前已在人民网发表文章3篇,在川报观察发表文章2篇。还有14篇文章已经组稿完毕,拟于近期在某国家级和省级媒体发表。
(二)课程考核
目前,各门课程中,“形势与政策”课程根据原定方案,已经完成了线上考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已经完成了一轮课程。目前已经向教务处提交了两个版本的考试方案,下在根据教务处最新要求,制定更加科学完善的考试方案。两门课都拟在超星平台进行考试,采取试卷考试的形式进行。考试的思路是确保一定主观题比例,给学生提供灵活的提交试卷方式,严格考试过程管理,强化考试过程预案。
第一轮文化素质课,“日语进阶”课程已于4月25日结课,经教务处批准,考核方式由闭卷笔试变更为在线口语考试、在线限时考核及作文三部分。其它课程根据原方案执行。新一轮文化素质课的考试方式,正在摸底统计,将于下周确定后上报教务处。
(三)教师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考核评价情况
1、认真修订教师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考核方案
为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质量考核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根据教务处《关于开展2020年教师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考核评价的通知》,结合近年来考核工作实际,学院对《教师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考核方案》(2019版)进行了修订。学院于4月制定了《关于修订教师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考核方案的说明》,并在全院征求意见。4月底,学院将新修订的《教师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考核方案》进一步在全院征求意见并经学院教授委员会讨论通知,5月,在全院教职工代表大会上审议通过。
主要修改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原方案基础上增加教学展示环节。考核方案考核排名前40%的老师,进入现场展示环节。教学展示考试的内容包括现场教学比赛和教学设计检查两部分。学院邀请专家评委对教学比赛和教学设计进行打分,未参加教学展示环节的老师,考核不能为优秀。教学展示按照教务处教学质量竞赛标准进行。
二是把“学生网上评教否决评优和良好”纳入考核评价。根据教务处2019年通知精神,方案中加入一条:“学校网上评教任一学期(当年春季学期和前一年秋季学期)在后10%的教师,当年考核不能评为优秀和良好。”
三是对专家听课和学生现场评教评分情况进行补充说明。
四是对教学改革与质量工程项目评分进行了细化。实施课程负责人制。
2、教师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考核情况
因为疫情的原因,各课程都是利用网课进行教学,专家听课、考核意义上的学生评教都暂时没有组织开展。对于学生学习情况通过线上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
(四)在线听课情况及学生网上评教开展情况
1、本学期听课情况
(1)学院领导深入一线听课督导
学院坚持处级领导干部听课督导制度,坚持专项化听课督导与常态化听课督导相结合,收到良好的效果。前半学期,学院成立了由学院领导和评估督导专家组成的督导组,先后深入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4门思政课和3门文化素质课程,开展专项教学督导。督导发现,各课程均能按照原定教学方案执行。督导发现,针对调查中反映出的问题,如线上教学时间长学生出现厌倦情绪、辅导形式不够丰富等问题,学院要求全体教师进一步丰富辅导形式,通过视频、语音直播等方式进行授课和辅导。
学院领导和督导专家专项检查课程教学情况统计表
检查批次 |
检查课程 |
检查班级数 |
1 |
四门思政课 |
共25个:马原8个、毛中特5个、纲要6个、思修6个 |
2 |
纲要、毛中特、思修,重点纲要 |
共14个:纲要10个、毛中特2个、思修2个 |
3 |
重点思修 |
共8个:思修8个 |
4 |
应用文写作、毛泽东诗词鉴赏、中国婚姻习俗与传统文化等 |
共6个:应用文写作4个、毛泽东诗词鉴赏1个、中国婚姻习俗与传统文化1个 |
(2)积极组织青年教师教学竞赛
学院坚持贯彻“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教、以赛促改”,出台了《关于组织开展学校第四届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及青教赛省赛国赛院内选拔赛的通知》,严格按照省级竞赛标准制定竞赛选拔规则,召开专题会议安排相关工作,成立了由省级教学名师、四川省思政课精彩一课一等奖获得者杨慧、张小飞、陈彬、蒋朝莉等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参赛教师教学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指导。疫情期间,学院通过线上赛课形式选拔出了校级竞赛参赛老师。以赛促教,激发了青年教师的教学热情,提升了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在学校第四届教师课堂教学竞赛结果,学院在竞赛中喜获佳绩。张莉被推荐参加四川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卢婷婷、张莉获得一等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杨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邵琪获得二等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高国良获三等奖,卢婷婷、张莉获得青年教师教学十佳,学院同时荣获优秀组织奖。随后,学院又多次组织专家对参加省青教赛的张莉老师进行指导,组织听课评课专项活动2次。
2、学生网上评教情况
学院建立了常态化教学情况调查机制。每周四,学院会面向学生发放思政课线上教学情况调查问卷,针对视频资源、辅导方式、师生讨论、作业难度、考试方式要求、线上学习满意度等方面情况进行调查,学生对思政课的满意率均在93%以上。针对学生反应出来的视频资源不够丰富,教师辅导和师生讨论形式相对单一等问题,学院要求各课程进行了整改。如,加大课程资源供给,除课程平台和QQ群文字类辅导和讨论,鼓励教师通过音视频直播的形式开展辅导和讨论,受到学生的欢迎。目前,学院已经把上学期学生网上评教结果发至各教研室,要求教研室反馈至每位老师,学院将对评教情况进行专项分析,提出分析报告,提交教务处。
三、 持续改进的措施
(一)可以及时改进的问题与措施
问题一:课程使用的视频资源还需进一步丰富。调查显现,有近四成的学生认为课程使用的视频资源不够理想,分析认为,武汉大学的课程资源,采用师生互动方式进行授课,红宝石官方网站hbs123部分学生表示太不适应。
及时改进措施:问题发现后,学院随即进行了整改,各门课程新补充了一些视频资源内容,调查显示,87.18%的学生认为,除了慕课资源外,老师提供的其它学习资源情况很丰富和较为丰富。
问题二:老师辅导形式单一。调查发现,有20%的学生认为老师辅导形式单一,只是在课程中心平台和QQ群进行文字性的辅导,对于直播辅导答疑开展不够。近四成学生希望老师多采用直播的形式授课。
及时改进措施:问题发现后,学院要求各课程进一步丰富辅导形式,所有课程尝试开展了直播辅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95%以上的学生表示,与老师在QQ群有互动。
问题三:学生的主动性相对欠缺。从学生观看视频的进度来看,极少数学生会超过课程进度观看,还有部分学生观看视频进度落后于课程进度。学生参加讨论的积极性仍然有待于提高。
及时改进措施:各课程教师加大催促学生观看视频频率,及时导出视频观看进度表,针对观看进度过于缓慢的,给予个别提醒。
(二)需要持续改进的问题与措施
问题一:部分课程线上教学基础薄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省级精品在线课程资源,可以供学生学习使用;“形势与政策”课利用原大四学生网课资源进行学习,课程资源可满足学习需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拥有校级精品资源培育课程,经评估不具备开课条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没有建立相应的线上教学资源。
持续改进措施:
问题二:线上教学课堂学习氛围不足。线上教学教师无法在课堂上进行巡视,无法直观面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更无法开展现场问答或者小组讨论,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远没有现场教学效果好,这样的课堂显得冷冰冰,没有教室里那种热烈的学习氛围。
持续改进措施:加大教师线上教学培训,加大教学研究活动,鼓励教师应该扮演好“导师”的角色。线上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避免单纯的“主播”表演、学生收看的模式,应该转变为网络“导播”,让学生跟随老师的指导参与教学互动。
问题三:教学质量评判与监控难度加大。疫情期间,课程资源是相对统一的内容,增加的教学内容也往往以课程为单位来进行,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少。课程教学方式又以视频教学为主。因此,学院评估与督导专家无法深入课堂听课,教学监控机制作用发挥有限,无法做到线下一样的教学质量评判。
持续改进措施:对教师教学年度考核,以下学期线下教学为主,综合本学期线上教学表现展开。同时,细化线上教学质量问卷调查,加大教学情况反馈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