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评教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我院历来对此十分重视,综合分析评教结果有助于衡量我院总体教学情况及院内每位教师的教学水平,查找不足并不断修正提高,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在接到学校2016年春季学期学生评教结果后,我院认真分析所开课程各教学环节的教学效果,并召开教务专项会议,及时通报本次学校评教与学院分析的总体情况。随后,学院将结果交各教研室主任,由其组织教研活动,将各自的评教结果传达给每一位任课老师。经过一段时间来对问题的认真分析、查找、比较,并切实反省与整改,我院现将本次评教结果具体反馈如下。
一、总体情况
1.参评情况。按教师所在学院统计,2016年春季学期马克思主义学院参评教学课程15门,涉及本院教师36人次;参评实践课程1门,涉及教师1人次。按课程归属单位统计,参评教学课程22门,涉及教师72人次;参评实践课程1门,涉及教师1人次。
2.总体教学成效良好。2016年春季学期,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在教务处的指导下,我院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为抓手,以突出思政课特色教学为亮点,认真组织全院教师开展各项教学活动,真抓实干,在教学工作方面总体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第一,我院教师评教总体分值较高,学生评教平均分为94.34分,高于全校94.30的课程总平均分和94.16的课堂教学类平均分;第二,教师教学水平差距较小,评教最高分为94.98,最低分为93.51,可见教师教学水平差距不太大,评教排名靠后教师的总体课堂教学水平亦有明显提升。
3.上学期整改效果显著。上学期,我院对近三年两次评教后20%的老师进行了一对一的听课督导、帮扶指导,经过半年的持续改进,2015年秋季学期评教后20%的老师中,有6人(75%)在此次评教中摆脱了排名落后的状况,帮扶指导工作效果显著。
4.主观评教上的认可度较高。一方面,我院教师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相关教师在事关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的问题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没有任何人因此而受过处分,这保证了课堂的正确导向,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另一方面,我院教师具有良好的个人品质,责任意识、敬业精神和专业知识,在备课、课堂讲解及课后总结等环节都能够遵守学校的相关纪律,能保持较高的职业素养,学生认可度较高。
二、主要问题
从这次评教结果来看,我院教学总体情况较好,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值得慎重对待的情况与问题。
1.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度不足。从本次评教的结果来看,我院所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得分与专业课程得分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存在的原因除了教师教学水平差异外,还与学生对思政理论课的重视度直接相关,部分学生尚不能认识到该类课程的重要性作用(主观评教结果亦证实了这一点)。
2.部分教师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从主观评教看,尽管绝大多数教师上课认真、严谨,但也有个别教师对当前的学术动态与政策导向缺乏敏感性、主动性,授课水平、教学技能仍有待提升。从客观评教看,在2015年秋季学期马克思主义学院评教结果后20%的教师中,在今年的春季评教中仍有2人在列,暂未摆脱排名落后的局面。
3.教学水平总体良好,但仍需进一步提升。这次的评教分值不低,教师综合评教最高分值达到94.98分,单门课程评教最高分值也达到了94.85分,且绝大多数教师的主观评教也十分可喜。但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到,2016年春季学期的评教平均分(94.34)略低于2015年秋季学期的平均分(94.37),而同时段学校总平均分的增幅为0.06分。因此,学院教师教学水平总体仍有待进一步稳定和提高。
4.文化素质课教学存在分化的情况。从客观评教看,单门课程评教的最高分为文化素质课程,最低分亦为文化素质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该课程教学中存在较为明显的分化情况(主观评教的结果亦支持这一结论),有待于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与加强课程管理。
5.课程趣味性、教师课时量、班级规模等因素一定程度上影响老师的教学评分。从客观评教结果看,理论性强而趣味相对较弱的课程,其评教分数普遍不如那些趣味性强的;而课时量/班级规模很大的教师,其评教分数一般不如课时量/班级规模适中或较小的老师。
三、整改措施
1.以学校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以开展审核性评估为动力,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意识,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随着学校全面深化改革举措的全面展开,我院将利用此次课程改革的契机,深化教师对改革的认识和改革力度,利用课程竞赛、以老带新,全面提升老、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各教研室主任对本教研室排名落后的20%教师进行谈话,并以教研室为单位进行说课练习。教学副院长对近4学期排名均在后的20%教师进行一对一谈话,帮助他们发现不足、改进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同时教研室所有教师亦可同时进行自我检查与提升。事实上,我院历来重视教学,采取连贯性的帮扶指导措施(包括上述措施),已经取得了一些效果。以我院帮扶的“连续2年重复2次出现在后20%的老师”和“2015年秋季学期后20%老师”为例:“连续2年重复2次出现在后20%的老师”共11人,此次有10人已结束该状况,评教名次有较为明显的提升;“2015年秋季学期后20%的老师”共8人,此次有6人已结束该状况,评教名次显著提升,可见效果较为显著。
2.着力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度。为了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消解少部分学生消极逆反心理,学院要组织专题调研和教学研讨,进一步摒弃僵化色彩,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并使其充分认识正确三观的指导性作用,进而提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度。
3.大力开展思政课课外学时活动。采用多种形式,如研读经典、对话研讨、报告撰写、观看视频等,通过共同研讨社会热点问题与个人实际问题,切实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坚持传统手段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积极引导我院教师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充分重视互联网、各种新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建立由教研室主任牵头的课程负责人制度,分课程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更新教学大纲、教案讲义、多媒体课件、习题集、试题库等集体备课成果。
5.发挥教学专家作用,做好教学检查督导与预警工作。第一、充分发挥专家学者、教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上的示范作用,鼓励我院有丰富经验的教学名师对部分教学效果尚不太理想的教师进行一对一的帮扶。第二,进一步加大领导、专家的听课力度并要求所有教师必须参与“同行听课”,并结合评教结果建立预警机制,及时查找、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提醒部分教师,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6.将教学与科研进一步结合起来,以科研促教学。学院将进一步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科研创新团队”、“文化研究科研团队”两个校级科研团队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教学团队结合起来开展工作。鼓励教师将研究中的新发现、新成果应用到教学工作、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中来,以科研促进教学,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与说服力。
7.深化文化素质课程改革,加强文化素质课程管理。以本轮学校文化素质课程改革为契机,通过加强对文化素质课程教学大纲、教案、课件等的管理、在全校范围内遴选优秀的文化素质类课程与教师、进行精品课程建设等活动,准备开展文化素质课教学竞赛,进一步提升文化素质类课程的整体教学水平。
8.对教务处改革学生评教系统的建议:一是进一步改进学生网上评教的指标体系,对全部教学指标内容进行修改、合并、更新与完善;二是科学权衡各指标的权重,可以考虑适当增加教学态度、教学效果类指标的权重,适当减少教学方式、教学过程类指标的权重;三是想方设法促使学生端正评教态度,使评教结果更为客观、真实。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6年1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