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学术报告】博物与实践——关于当代科技道德基础与规范的反思

    发布日期:2015-12-12 作者:    编辑:胡仲成    审核:    点击:[]
    目:博物与实践——关于当代科技道德基础与规范的反思
    主讲人: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刘孝廷教授

     

    间:2015117日下午14:30

     

    点:图书馆报告厅

     

     

    作者简介:

     

    刘孝廷,,19634月生,汉族,辽宁朝阳人。曾获哈尔滨师范大学理学学士、吉林大学哲学硕士博士学位。1995年晋升教授。20013月自哈尔滨学院调入北京师范大学。现为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所所长,科学与人文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讲授自然辩证法,科技与社会,社会现代化,未来学,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等。研究领域为科学技术学,科学与宗教,实践哲学等。曾主持国内外课题十余项,在海内外发表论文300余篇,科研教学获省部级1等奖6次、美法学术机构奖3次。享受国务院颁发的专家津贴,入选教育部马工程首席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北京市百人工程计划。兼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科学探索中心副主席、国际有机宇宙论学会主席、未来哲学与发展战略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洛杉矶东方文化研究院院士、哈尔滨市政府专顾委委员等职务。

     

    代表性学术成果:

     

    1.《个体认识论引论》,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1月第1版,19956月第2次印刷;

     

    2.《科学哲学与形上学:科学传统的确认》,《哲学动态》,1994年第5期;

     

    3.《莱布尼茨数学思想的统一性》,《自然辩证法通讯》,1995年第5期;

     

    4.《自觉迎接自然辩证法的范式转换》,《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年第1期;

     

    5.《文明冲击与中国精神重建》,《恩福》(美),2004年第3期;

     

    6 Lebniz Concept of Word Culture and Contemporary Value: Concurrently Discussion about Cultural Rights and Interests as well as the Mission of Philosophy of Culture. VIII.Internationalei Leibniz-Kongress Einheit in der Vielheit.Hannover(德). 2006.7

     

    7.《整体思维与人类未来》,《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83期;

     

    8.《当代科学与宗教的阴阳互动模式》,《哲学与文化月刊》()20085期。

     

     

    欢迎广大师生光临!

     

     

     

    马克思主义院  科研处  学生工作部(研工部)

     

    2015112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