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而且是常留遗憾的艺术,因此,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学如同将一部小说改编成剧本,然后搬上银幕。教师集编、导、演于一身,要对教材进行加工处理和再创作,每个环节和细节都充满了艺术性、创造性和个性。
这段话是国家级教学名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刘三阳教授十年前来红宝石官方网站hbs123做讲座时所说。听电气信息学院副教授王艳讲课,就有这种感觉。
2022年7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参加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决赛
先站稳本科讲台
王艳书教得好,有口皆碑。
“您教的自控和现控是我大学学得最好的两门课程”“本学期学得最懂的一门课”“老师教得好,指点迷津,答疑解惑”……已毕业和未毕业的学生都对王艳的课交口称赞。
几年来,她参加校内教学竞赛如芝麻开花,先后获得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一等奖、特等奖,课堂教学质量优秀奖一等奖3次、卓越奖二等奖2次,并获得红宝石官方网站hbs123“教学十佳”荣誉称号。参加全国高校教学竞赛,荣获全国高校电工电子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案例设计竞赛一等奖,全国高校青年教师电路、信号与系统、电磁场课程教学竞赛一等奖,今年7月获得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
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颁奖情景(左二为王艳)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在哪儿,庄稼才会在哪儿茁壮生长。王艳的成绩,离不开教书育人的坚定初心和日复一日的教学积累。
2013年,27岁的王艳从电子科技大学博士毕业,入职电信院。像每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教师一样,王艳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大学教师”。
这看起来是一个知易行难的问题,其实行难知亦难。个人的特长、兴趣与职业方向,工作任务与单位的期待,学术环境与资源,必须整合成一份既有前景、又能落地的职业规划。王艳是学控制的,她说,如果各因素控制不好,系统就无法实现其效能,职业规划也一样。
“先站稳本科讲台!”回顾当初这一决定,王艳欣慰地说。9年来持续不懈的努力,也算是天道酬勤,不负初心。
在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四川赛区做赛前准备
创新意味着挑战
王艳主讲的第一门课程是《信号与系统》。她手写了一份厚厚的的讲稿,课上板书写了一板又一板,进行严密的数学推导,生怕漏掉一个教材知识点。然而学生的反映是,这门课好难!
在一次学院教学观摩活动中,院长说:“不要把专业基础课上成数学课,虽然《信号与系统》离不开微积分,但是要多思考自动化专业的学生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
王艳开始反思。《信号与系统》课程目标是为后续的《自动控制原理》等专业核心课打基础,数学运算是难点但却不是重点,重点在于形成分析与设计控制系统的能力。于是,王艳不拘泥于教材,对授课内容和方法做了“大修”,加入自动控制案例分析,弱化数学推导,把概念和方法放在首位,将验证型实验往设计型实验过渡。
教改的效果立竿见影。“老师,我听懂了!”“这门课好有用!”同学们的反馈让王艳觉得心里暖融融的。
《信号与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论》归属“信号与控制课程群”,王艳如今是课程群负责人。几年来,王艳遵循OBE(基于产出的教育)理念,对四门课程都进行了创新设计。
创新意味着挑战。以今年获得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的《自动控制原理》为例。
以控制系统案例贯通教学内容,结合智能车转向控制、机器臂关节控制等案例串联主干知识点,同时引入自动化学科前沿技术,将实践环节引入课堂,通过课堂仿真、实物实践、二课延伸,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从榜样力量、大国重器、社会热点等角度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
在教学实施上,采用“基础概念自主化、抽象理论直观化、理论应用实例化、学习成果作品化”为导向的新范式(如图)。
对学生实行多元评价。从态度、思维、实践多角度形成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过程评价覆盖课堂互动(讨论、提问、汇报、实践)、分组任务、章节学习、线上线下作业、出勤、章节测练等环节。期末考试增加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及非标准答案题目,提升课程的挑战度。
这样一套从内容、实施到考核的教学创新,哪里只是在教学生、考学生?首先是教师自己在赶考。正是在这样师生共同“赶考”的教学中,教的精彩,学的扎实。
以学生为例,近三年专业学生申请立项课外科创项目80余项,参与各类学科竞赛1100余人次,获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一等奖等省级以上奖项近300余人次;考研率持续增高。
和学生在一起
教有佳境无止境
从入职起,王艳就给自己立下参加两年一届的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的“规矩”。
从教研室的试讲交流、到院赛、再到校赛,准备内容、反复试讲和观摩优秀教师们的风采。最初两次参赛,都止步于院赛。第一次站在学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的讲台上,由于紧张停顿了大约30秒才开始授课。那次比赛的效果,只能说是在规定的时间把要讲的内容讲完了,没有出错但也没有出彩。赛后,同事告诉她,你的肢体语言都明显带着紧张。
从那以后,她注意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堂表现,不断提高自己控制课堂的能力,争取做到语言简洁、举止自然,语调抑扬顿挫、轻重适当,课堂控制能力不断提高。
有了一定教学经验以后,王艳又急迫地想破解“为什么这么用心用力地讲课,部分学生依然觉得课程晦涩难懂、提不起兴趣”这个问题。她开始思考重构符合新时代大学生学习特征和学科高速发展的教学内容。通过向校内外同行请教,对整个课程进行再梳理、再剖析,结合理论与工程互动的课程特色,吸纳社会、行业及学科发展新技术,进一步引入工程案例贯通教学,使知识案例化,同时注意在课堂中围绕贯通式控制系统案例开展应用研讨,锻炼学生的分析、应用、评价等高阶学习能力。
教有佳境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参加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回来之后,王艳的打算是,多参与高校间交流,把握教学创新最新动态;进一步做好课程建设,打造金色课程群;与更年轻的教师多交流,一起探索、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