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字符,却代表了难以言说,不可轻诉的浪漫与情怀,就像中国人民心中的红船精神,三五三六代表着四川人内心深处的革命情愫。
在四川射洪,在三五三六军工厂的旧址,博物馆内的文物静静地,向“三线农旅筑乡村”暑期实践团的志愿者们,诉说着过往的辉煌。这里,不仅是一段历史的遗迹,更是一首岁月的诗篇。内心汹涌的波涛让我情难自己,让我想以真切的笔触,描绘我的敬意与思考。
清晨,在三五三六军工厂负责人,邓龙老师的带领下,迈过工厂大门,穿过时光的长廊,我来到这片曾经热火朝天的土地。三五三六,这串数字,如同古老的密码,解锁了一段尘封的记忆。这里,曾是共和国工业的摇篮,是无数军工人挥洒汗水的地方。厂房的墙壁虽然斑驳,但它们见证了那个时代的辉煌。
展览在玻璃台上的军工旧物,我们无法触碰,但就因为无法触碰让我们不得不用心去感受,用心去感悟。在战火纷飞的抗战年代,每一个中国人都愿战场冲锋,为祖国保驾护航。而在和平年代的21世纪,许多人都在质疑从小安逸享乐的00后能不能报效国家,甚至玩笑00后到了战争年代,全都是“汉奸”。之前的听到这些话无力反驳,因为我也不晓得我是不是一个能挨住千刀万剐般苦楚的人,但现在,看到同行朋友们抑制不住的崇敬,我可以说。作为根正苗红的新时代热血青年,00后从不会是垮掉的一代,大家一直都会一往直前,“弓背系霞明剑照光,秋风走马出咸阳”。背负使命,负重前行,是每一代后辈都在完成的继承与接续,也是每一代新人都能很好完成的任务。站在这片土地上,我仿佛听到了历史的回声,看到了未来的曙光。
这串数字,也让我思考着人生的意义。博物馆内,邓龙老师为大家热情解说,讲述着抗战时期以及中国抗战胜利后建设时期的秘密计划——三线建设。他说,那时抗战刚结束,全国经济大萧条,但人民得以解放,每个人都斗志昂扬,希望以一己之身建设母亲中国。建设基地里更是人山人海,厂房的金属敲击声从不断绝。我们站在博物馆,却早已听不见一丝劳动号子的热血,看不到一星劳动人民撒下的艰苦汗水。
光阴易逝,什么产品都在更新换代,包括人,包括历史文明。任何事物都无法在一成不变的情况下长久存在,与时俱进才能历久弥新,这才是中华文明能延续五千年之久的重要原因。人生也如同这片土地,有过辉煌,也有过沉寂。但无论何时,我们都要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不断追求进步,不断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所以邓龙老师也一直跟随时代潮流,结合新形势宣传三五三六军工厂旧址,让这个时代精神以变之不变,深入每代新青年的内心。这里,是一首岁月的诗篇,每一块砖石,都是诗行;每一道裂痕,都是韵脚。它们共同谱写了一曲工业的赞歌,一首奉献的颂歌。
这片土地,虽然已经沉寂,但它的精神永远不会消逝。它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我们都要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不断追求进步,不断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
让我们以三五三六军工厂旧址为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三五三六,这串数字,如同历史的灯塔,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在这片土地上,汲取力量,汲取智慧,汲取勇气,继续书写属于我们自己的辉煌篇章。
(文/邓长清 车羽涵 图/邓长清)
图为邓龙老师讲解三线建设历史背景
图为三五三六军工厂大门
图为实践团听邓龙老师讲解三线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