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详尽记录了实践团队队员响应社会号召,深入仪陇县,通过仪陇爱心协会平台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实践活动,同时与仪陇县妇联共同开展2024暑期儿童关爱服务活动“少年儿童心向党真情相伴护成长”扩大了实践活动的影响力。此次活动不仅聚焦于提升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与心理健康,还旨在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协作精神及实践创新能力。通过实地调研、个性化教育辅导、心理健康干预及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双方均实现了显著的成长与蜕变,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了青春力量。
一、实践背景
在当前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浪潮中,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这一过程催生了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这些孩子因为父母长期外出务工,多由祖辈或其他亲属抚养,面临着诸多挑战:学习无人辅导、情感缺失以及频发的心理健康问题。在这一背景下,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关乎国家长远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与和谐。计算机技能不仅是现代社会中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更是留守儿童能否融入未来数字化社会的重要保障。
首先,计算机知识为留守儿童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学习平台和信息获取渠道。通过互联网,他们可以接触到丰富的教育资源,弥补因地理条件限制而导致的学习资源不足。其次,计算机技能培养了留守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学习编程和应用软件不仅有助于他们在学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此外,计算机知识的掌握有助于留守儿童在社会互动中更加自信和积极。通过学习网络安全、信息素养等知识,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现代社会中的各种挑战和风险,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二、实践目的
鉴于此,团队队员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关爱留守儿童的政策号召,组织了一支由多学科背景学生组成的实践团队,依托仪陇爱心协会,深入仪陇县农村地区,开展为期数月的关爱留守儿童实践活动。旨在通过教育辅导、心理关怀、文体活动等多种形式,为留守儿童提供切实帮助,同时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三、实践准备
(一)实践团队组建
实践团队精心选拔了来自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与计算机多个专业的12名优秀学生,确保团队具备丰富的计算机专业知识背景和多样化的技能组合。团队成员通过多次培训与交流,明确了各自职责,形成了高效协作的工作机制。
(二)前期调研
为确保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团队成员提前深入仪陇县多个乡村,通过发放问卷、访谈村民、家访留守儿童等方式,全面了解了当地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学习需求及心理特征。调研结果显示,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方法不当、心理健康问题突出等问题,亟需外界关注与帮助。
(三)物资准备
根据调研结果,团队精心筹备了教学材料(包括教辅书籍、学习工具等)、文体用品(如皮球、毛笔、画笔等)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资料(如心理健康手册、情绪管理技巧等),为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四、实践过程
(一)实践地点
实践基地设在仪陇爱心协会及其周边社区,这里不仅是留守儿童日常活动的聚集地,也是传递爱心与关怀的重要平台。团队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将关爱行动渗透到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中。
(二)实践方式与内容
教育辅导:针对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学业难题,团队制定了个性化的辅导计划。每周定期开设数学、语文、英语等基础学科辅导班,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开设了学习方法指导课,帮助孩子们掌握高效的学习策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心理关怀:鉴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团队特别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讲解心理健康知识、组织角色扮演、开展情绪管理训练等活动,引导孩子们正确认识自我,学会情绪调节和压力释放。此外,还设立了心理咨询室,为有需要的孩子提供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服务。
文体活动:为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团队协作精神,团队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包括自制VR眼镜、抱团游戏、绘画比赛、文艺讲演等,让孩子们在运动中释放压力,在艺术创作中展现自我,在团队合作中增进友谊。
五、实践成果
(一)留守儿童的变化
经过数月的努力,留守儿童们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学习方面,他们的学习态度更加积极,学习成绩普遍提高;在心理方面,孩子们的情绪更加稳定,自信心和社交能力显著增强;在综合素质方面,通过参与文体活动,他们的兴趣爱好得到拓展,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提升。
(二)实践团队的收获
参与实践的大学生们同样收获满满。他们不仅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检验了专业知识的有效性,还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如何团队协作、如何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他们深刻体会到了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增强了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六、存在问题与反思
(一)存在的问题
尽管实践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实践团队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一是资源配置不足,特别是专业心理教师和心理咨询师的缺乏限制了心理关怀的深度和广度;二是活动的持续性有待加强,短期内的集中关爱难以解决留守儿童长期存在的问题;三是专业指导不足,部分活动缺乏科学系统的规划和评估机制。
(二)反思与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实践团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一是加强与当地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合作,争取更多的资源支持;二是建立长效的关爱机制,通过定期回访、持续跟踪等方式确保关爱行动的持续性和有效性;三是加强专业培训和学习交流,提升团队成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
七、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合作与专业性
为进一步提升实践活动的专业性和效果,实践团队建议加强与当地政府、教育部门、专业心理咨询机构以及非政府组织的合作。通过共享资源、联合举办活动、共同研发课程等方式,形成多方参与、协同发力的良好局面。同时,邀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和教育工作者对团队成员进行定期培训,提升他们在教育辅导、心理关怀等方面的专业能力。
(二)建立长效机制
为了确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实践团队提议建立长效的实践活动管理机制和评估体系。首先,明确活动目标、内容、形式及预期成果,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和时间表。其次,建立定期回访和跟踪制度,对参与活动的留守儿童进行长期关注和支持,确保关爱行动不流于形式。最后,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多种方式收集数据,对活动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优化活动方案。
(三)拓宽活动领域与形式
在保持现有活动内容与形式的基础上,实践团队还应积极探索和拓宽关爱留守儿童的新领域与新形式。例如,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远程教育辅导和心理咨询服务,打破地域限制,为更多留守儿童提供帮助;组织夏令营、冬令营等集中性活动,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和交流机会;开展亲子活动日、家长教育讲座等,促进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情感交流和家庭教育质量的提升。
(四)增强社会影响力与宣传
为了引起更多社会关注和支持,实践团队加大了宣传力度,与仪陇县妇联开展2024暑期儿童关爱服务活动“少年儿童心向党真情相伴护成长”扩大实践活动的影响力。通过校内外媒体平台发布活动信息、报道活动成果、分享感人故事;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活动,共同为留守儿童献爱心;举办成果展示会、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向更多人展示实践活动的成果与意义。通过这些措施,实践团队希望能够激发更多人的社会责任感与爱心,共同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贡献力量。
八、结语
本次下乡仪陇爱心协会关爱留守儿童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更是一次深刻的社会实践和心灵洗礼。通过此次活动,实践团队不仅为仪陇县的留守儿童带去了实实在在的帮助和关爱,也让参与其中的大学生们深刻体会到了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未来,实践团队将继续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持续关注和支持留守儿童的成长与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更多的青春力量。
(文/覃浩 王鑫 肖睦翰 车羽涵 图/何羽彤)
图为小朋友进行国旗升降台制作
图为志愿者合照1
图为志愿者与小朋友一起创作
图为志愿者合照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