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0714T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学制:四年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数学、物理、无线电、光电信息技术基础,系统地掌握电子和信息科学所需的技能与方法,能够在电子技术、微波器件与系统、光电信息技术与系统等领域从事设计、开发、管理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人才。
二、毕业要求
完成“德育实施计划”、“体育实施计划”、“美育实施计划”的相关内容,树立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保持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树立正确、进步的审美观,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和人文科学素养;
通过专业相关课程的学习,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具有本学科及跨学科的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
2.掌握数学、物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
2.1认识事物数量和形状规律,能建立适当的数学表述和物理模型;
2.2掌握自然现象的物理规律,能够运用科学规律与基础理论解决相关问题。
3.掌握电子信息科学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和相关技术
3.1 具有模拟电路、数字逻辑、信号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实际电路的初步设计能力和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3.2掌握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基本理论,掌握运用近现代物理方法进行各种信号测试与检测的基本技术与技能;
3.3掌握光电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具有一定的数字信号处理以及光电信息分析与处理能力;
3.4无线电物理方向应掌握微波技术基础理论,具备对基于微波的信息系统进行设计、维护与管理的能力。光电信息技术方向应掌握光电子技术理论基础,具备光电器件与光电材料的设计与分析的能力。
4.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获取、分析、归纳和应用专业文献资料的能力以及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
4.1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应用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4.2具有独立设计和完成实验以及虚拟实验的能力;
4.3具有一定建立模型,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
4.4掌握一门外语,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并具有较好的外语应用能力。
5.熟悉国家电子信息产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和国内外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
6.了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应用前景、最新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
7.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知识更新与创新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
电子科学与技术
四、核心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Ⅱ、基础物理学、数学物理方法、近代物理测试技术、线性系统基础、离散信号处理(双语)、电磁场与电磁波、量子力学与统计力学。
电路原理(2904011050):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直流电阻电路、一阶、二阶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分析方法,正弦稳态电路的相量分析,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不对称三相电路的概念,耦合电感电路的分析,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一般分析法——谐波法,二端口网络的方程及其参数计算,非线性电路的小信号分析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初步的实验技能,为后续电路理论课程及从事电类相关工程领域的工作奠定基础。
模拟电子技术Ⅱ(2915501035):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一般常用电子器件工作原理、特性和主要参数,共射、共集、共基三种基本放大电路、差分放大电路、反馈放大电路、正弦波振荡电路、集成运算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直流稳压电路、开关稳压电路的结构和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分析方法,培养初步的阅图能力,为后续电子课程及从事电子类相关工程领域的工作奠定基础。
基础物理学(5415005040,5415006045):该课程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物质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及其相互转化规律。基础物理学课程的目标是为掌握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通过多种途径获得知识等的能力。
数学物理方法(5408103045):该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傅里叶变换与拉普拉斯变换、数学物理方程三个部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相关数学物理理论,培养分析、简化物理问题,正确建立数学模型并选择恰当的方法求解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及将来从事信息处理和天线设计等相关工作奠定基础。同时结合MATLAB软件编程,培养学生的数值计算能力。
近代物理测试技术(4812014020,4812015020):该课程吸收和体现了科学的测量技术,内容包括近代物理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相关重要实验。可以使学生了解近代物理基本理论,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和设计思路、科学仪器的使用以及现代测试技术,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科学作风。
线性系统基础(5415002040):该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变换域分析方法,涵盖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Z变换的基本内容、性质与应用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牢固掌握信号与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特别要建立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的概念以及系统函数的概念,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结合课带实验,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有所提高。
离散信号处理(双语)(5410603035):该课程主要包括数字信号分析和数字滤波器设计两个部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结合信号分析、数字滤波器设计等方面的编程实践,强化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英语文献阅读能力、信号分析与处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学习后续课程及将来从事信号处理、图像处理及模式识别等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电磁场与电磁波(5415003050):该课程主要内容包括Maxwell方程组的建立和理解,静态场、准静态场和时变场在不同媒质环境下基本方程的建立方法和求解技巧,电磁理论和电路理论的结合应用,电磁能量的转化、转移和辐射,电磁波在无界空间的传播、在分界平面的反射和透射、以及在波导和传输线中的传播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理论解决微波技术、天线和电波传播、射频和微波电路等相关工程问题的能力,并为从事无线电领域的工作奠定基础。同时结合《电磁场和微波技术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量子力学与统计力学(5415004035):讲述量子力学和统计力学的基本理论。量子力学部分包括:基本原理、简单体系、自旋和基本近似方法。统计力学部分包括:统计物理学基本原理、平衡态系综理论和近独立粒子体系的三种统计分布及其应用。为后续课程如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等打下基础。
五、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本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验(含上机)、电子工艺实训、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社会实践(课外实践)。其中课程实验主要有基础物理实验、电子技术实验、集成电路应用实验、近代物理测试技术实验、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微波工程EDA/CAD等。
六、课程-能力矩阵
对应关系 |
毕业生能力要求 |
1 |
2.1 |
2.2 |
3.1 |
3.2 |
3.3 |
3.4 |
4.1 |
4.2 |
4.3 |
4.4 |
5 |
6 |
7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 |
|
|
|
|
|
|
|
|
|
|
√ |
|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 |
|
|
|
|
|
|
|
|
|
|
√ |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 |
|
|
|
|
|
|
|
|
|
|
√ |
|
√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 |
|
|
|
|
|
|
|
|
|
|
√ |
|
|
形势与政策课组 |
√ |
|
|
|
|
|
|
|
|
|
|
√ |
|
|
新生研讨课(信息时代的电信科技) |
√ |
|
|
|
|
|
|
√ |
|
|
|
√ |
|
|
军事理论 |
√ |
|
|
|
|
|
|
|
|
|
|
|
|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 |
|
|
|
|
|
|
|
|
|
|
|
|
|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 |
√ |
|
|
|
|
|
|
|
|
|
|
√ |
|
|
文化素质类选修课组 |
√ |
|
|
|
|
|
|
|
|
|
|
|
|
|
体育类课程 |
√ |
|
|
|
|
|
|
|
|
|
|
|
|
|
大学英语、日语、俄语 |
|
|
|
|
|
|
|
|
|
|
√ |
|
|
|
外语类选修课组 |
|
|
|
|
|
|
|
|
|
|
√ |
|
|
|
大学计算机基础 |
|
|
|
√ |
|
|
|
|
|
|
|
|
|
|
C语言程序设计 |
|
|
|
√ |
|
|
|
|
|
|
|
|
|
|
军训及入学教育 |
√ |
|
|
|
|
|
|
|
|
|
|
|
|
|
电子工艺实训Ⅱ |
|
|
|
√ |
|
|
|
|
|
√ |
|
|
|
|
高等数学Ⅰ |
|
√ |
|
|
|
|
|
|
|
|
|
|
|
|
线性代数Ⅰ |
|
√ |
|
|
|
|
|
|
|
|
|
|
|
|
概率统计Ⅰ |
|
√ |
|
|
|
|
|
|
|
|
|
|
|
|
基础物理实验 |
|
|
√ |
|
|
|
|
|
√ |
√ |
|
|
|
|
电路原理 |
|
|
|
√ |
|
|
|
|
|
|
|
|
|
|
数学物理方法 |
|
√ |
√ |
|
|
|
|
|
|
|
|
|
|
|
线性系统基础 |
|
|
|
√ |
|
|
|
|
|
|
|
|
|
|
离散信号处理(双语) |
|
|
|
√ |
|
√ |
|
|
√ |
|
√ |
|
|
|
近代物理测试技术 |
|
|
√ |
|
√ |
|
|
|
√ |
√ |
|
|
|
|
电磁场与电磁波 |
|
|
|
|
√ |
|
|
|
|
|
|
|
|
|
量子力学与统计力学 |
|
|
√ |
|
|
|
|
|
|
|
|
|
|
|
基础物理学 |
|
√ |
√ |
|
|
|
|
|
|
|
|
|
|
|
模拟电子技术Ⅱ |
|
|
|
√ |
|
|
|
|
|
|
|
|
|
|
电子技术实验 |
|
|
|
√ |
|
|
|
|
√ |
√ |
|
|
|
|
毕业设计(论文)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生产实习 |
√ |
|
|
|
|
|
|
√ |
|
|
|
√ |
√ |
√ |
集成电路应用实验 |
|
|
|
√ |
|
|
|
|
√ |
√ |
|
|
|
|
数字逻辑设计与应用 |
|
|
|
√ |
|
|
|
|
|
|
|
|
|
|
光电图像处理 |
|
|
|
|
|
√ |
√ |
|
√ |
|
|
|
|
|
微波电真空技术基础 |
|
|
|
|
√ |
|
√ |
|
|
|
|
|
|
|
信息光学 |
|
|
|
|
|
√ |
√ |
|
|
|
|
|
|
|
数字电子技术 |
|
|
|
√ |
|
|
|
|
|
|
|
|
|
|
随机信号分析与处理 |
|
√ |
√ |
|
|
|
|
|
|
|
|
|
|
|
算法与数据结构 |
|
|
|
√ |
|
|
|
|
√ |
|
|
|
|
|
天线CAD |
|
|
|
|
√ |
|
√ |
|
√ |
|
|
|
|
|
现代信息系统 |
|
|
|
|
|
√ |
|
|
|
|
|
|
|
|
MATLAB及应用 |
|
|
|
√ |
|
√ |
|
|
√ |
|
|
|
|
|
现代工程设计制图 |
|
|
|
√ |
|
|
|
|
|
|
|
|
|
|
科学计算方法与软件 |
|
√ |
|
√ |
|
|
|
|
√ |
|
|
|
|
|
通信技术与系统原理 |
|
|
|
|
|
√ |
√ |
|
√ |
|
|
|
|
|
光电检测技术与系统 |
|
|
|
|
|
√ |
√ |
|
|
|
|
|
|
|
激光原理 |
|
|
|
|
√ |
|
√ |
|
|
|
|
|
|
|
天线与电波 |
|
|
|
|
√ |
|
√ |
|
|
|
|
|
|
|
微波技术 |
|
|
|
|
√ |
|
√ |
|
|
|
|
|
|
|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 |
|
|
|
|
√ |
|
√ |
|
√ |
√ |
|
|
|
|
信息论基础 |
|
|
|
|
|
√ |
√ |
|
|
|
|
|
|
|
微波工程EDA/CAD技术 |
|
|
|
|
√ |
|
√ |
|
√ |
|
|
|
|
|
微波电路与系统 |
|
|
|
√ |
√ |
|
√ |
|
|
|
|
|
|
|
微波与卫星通信 |
|
|
|
|
√ |
√ |
√ |
|
|
|
|
|
|
|
固体物理 |
|
|
|
|
|
|
√ |
|
|
|
|
|
|
|
光电子技术 |
|
|
|
|
|
|
√ |
|
|
|
|
|
|
|
理论物理导论 |
|
|
√ |
|
|
|
√ |
|
|
|
|
|
|
|
半导体器件物理 |
|
|
√ |
|
|
|
√ |
|
|
|
|
|
|
|
光电子技术与光信息处理实验 |
|
|
|
|
|
√ |
√ |
|
√ |
√ |
|
|
|
|
光导波与光纤通信 |
|
|
|
|
√ |
√ |
√ |
|
|
|
|
|
|
|
光电信息新技术讲座 |
|
|
|
|
|
√ |
√ |
√ |
|
√ |
|
√ |
√ |
|
社会实践(二课) |
√ |
|
|
|
|
|
|
|
|
|
|
√ |
√ |
√ |
职业能力(二课) |
√ |
|
|
|
|
|
|
|
|
|
|
|
|
√ |
创新创业(二课)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专业创新实践 |
|
|
|
√ |
|
√ |
|
|
√ |
√ |
|
|
|
√ |
专业综合实践 |
|
|
|
|
√ |
√ |
|
|
√ |
|
|
|
|
√ |
电子电路设计实践 |
|
|
|
√ |
|
|
|
|
√ |
|
|
|
|
√ |
七、毕业及授位要求
完成并通过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教学环节,且至少获得170学分,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方可毕业。
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八、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
附表一:课程结构体系及学分要求
附表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各学期学分分配表
附表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必修课程设置表
附表四: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选修课程设置表
专业负责人(签字): 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签字):
学院主管领导(签字):
二〇一八年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