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纵横

《大学》:学会情绪控制 做自己的主人

发布日期:2021年04月16日      浏览:[]

文/赵大山

《大学》说:“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想要提升自己的修养,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


读经明义丨《大学》:学会情绪控制 做自己的主人

谁都不知道平凡身体里存着的是怎样的心(资料图 图源网络)

“心”是什么?在儒家经典里面,心有两种用法。一种指本心本性。孟子说,人有四种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四种心是仁义礼智的开端,当然是善的。《大学》说要“正心”,显然心会发生偏邪,才需要正。

但四善之心本身是不可偏邪的,它可以被蒙蔽,被放逐。就像一颗宝玉,它可以被灰尘蒙蔽,也可以被丢弃于一个阴暗的角落,但它内在的光华是不可剥夺的。孟子说:“学问之道无它,求其放心而己矣。”求学问道,目的就是把那颗被放逐的心找回来。

这样的心,可以打通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互相尊重、理解、包容,实现人际关系的良性互动。

“心”的另一种用法,就是人的意识作用。它可以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显然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大学》说:“所谓修身就是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自身陷入愤怒,就无法端正;陷入恐惧,就无法端正;陷入喜爱,就无法端正;陷入忧患,就无法端正。如果心思不在对象上面,就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读经明义丨《大学》:学会情绪控制 做自己的主人

心的唯一用法,便是去了解另一颗心(资料图 图源网络)

从《大学》的表述来看,“正心”之心,显然是心的第二种用法,即指人的主观意识作用。《大学》所列举的愤怒、恐惧、喜爱、忧患是人的情绪发作,人一旦陷入情绪主宰言行,就会失去理性。

在《大学》列举的四种情绪当中,愤怒对人造成的伤害很直接。道理很简单,你对人发飙,别人也有自尊,要么立刻展开反击,要么怀恨在心,以后找准机会报复。胸怀宽广,能够毫不计较谅解你的无礼行为的人,几乎不存在。

三国名将张飞,就是被自己的情绪害死的。关公被害,他血泪沾襟,怒气之下,士卒稍有过失,即行鞭打。接到伐吴之令,他下令军中三日内制办白旗白甲。他的部下范疆、张达请求宽限时日,被张飞绑在树上,每人打了五十皮鞭。二人忍无可忍,趁他醉酒之时,将他刺杀。一代名将,不是战死在沙场,而因一时的愤怒死于小人之手,令人唏嘘。

恐惧与忧患也是如此,过分的担心与忧虑会丧失理性的判断,古人有杞人忧天,搞得自己整天神经兮兮,茶饭不思,不得安宁。还有极个别的案例,在极度的恐惧与忧患之下,伍子胥一夜白了头。





读经明义丨《大学》:学会情绪控制 做自己的主人

别被情绪绑架(资料图 图源网络)

人要有一定的忧患意识,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但忧患过了头适得其反,会损害身体的健康,而且在悲伤、恐惧的心理阴影下,容易丧失理性的能力。

当年商纣王把周文王抓了起来,关在羑里七年。纣王派人时刻监视他的一举一动,稍有不慎,性命不保。在这样巨大的恐怖压力下,周文王没有慌乱,他冷静以对,谨言慎行,不给纣王抓住把柄。为了不至于智力退化,悉心研究八卦,演绎成有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的《周易》。

最后,纣王没有发现可疑之处,不仅放了周文王,还赐之弓矢斧钺,给予征伐西北的权力,为西岐的发展争取到了巨大的机会。如果周文王惊慌失措,历史就会改写了。

喜应该是好的情绪吧,但喜不以道,也会被人利用。明熹宗是有名的木匠皇帝,人称“明朝鲁班”。每当明熹宗刨啊、锯啊热火朝天时,魏忠贤就把大臣的奏折递上来,请明熹宗决断,明熹宗不耐烦的挥挥手,你们去处理吧。魏忠贤通过这种手段掌握了朝廷大权,做了多少坏事。

因怒而过罚,因喜而滥赏,这是掌握权力者必须克服的毛病。我们普通人,作点小事业,谋点小前程,也不能喜怒形于色,一定要情绪平和。控制不住自己情绪的人,能力越大,伤人越多,自害也越大。

读经明义丨《大学》:学会情绪控制 做自己的主人

心正了,人生也就走上了正途(资料图 图源网络)

《大学》所谈的正心,就是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让情绪做自己的主人。能够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才能确立自我的主体性。自我的主体性,就是理性做主。如果不能理性做主,而让情绪主宰,哪怕你很善良,你同情对方,想帮助对方,都会产生偏颇。

我们常常听到抱怨,帮助了别人却“好心没好报”。为什么“好心没好报”,除了要考虑自己的行事方式之外,自己的情绪如何,也是需要重点反思的。

《大学》开篇就说要“明明德”,又说要“正心”,合而言之,能够理性面对世界,又不忘向善的本心,才是理想的人生正途吧。


上一条:《礼记》:人不学 不知道 下一条:以史为鉴丨曾国藩:警惰矫傲 才能成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