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重大进展  /   正文

完善了四川叠合盆地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形成和分布理论

发布日期:2018年03月30日       供稿:       编辑:gz2017       审核:       点击:[]

利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研究方法,以叠合盆地构造多阶段演化和油气多期成藏过程为主线,揭示了四川叠合盆地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在(曾)深埋和长(多)期构造差异性作用下油气的形成和分布理论,即四中心耦合的油气成藏理论和三级三元油气分布的联控理论。

四川叠合盆地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形成的四中心耦合成藏理论认为,四川叠合盆地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时代老、埋藏深,天然气藏形成经历了生气中心(古油藏和未成藏石油的富集区)—储气中心(古气藏和未成藏天然气及水溶气的富集区)—保气中心(现今气藏和未成藏天然气及水溶气的富集区)的变换过程。生气中心是储气中心的主要“气源”、储气中心是现今保气中心的主要“气源”。生气中心的形成受控于烃源岩所在部位的生烃中心(烃源灶)。天然气藏的形成是在多期构造作用控制下由油气的四中心(生烃中心、生气中心、储气中心和保气中心)的耦合关系决定的。生烃中心受控于盆地的原型格局,形成后即无变动性; 其余三中心受构造作用的控制而变动性较易和较大。三级三元油气分布的联控理论认为,盆地级别(第一级)三元素为烃源岩发育、有机质成气率高和保存条件佳,该三元素控制了四川叠合盆地天然气的勘探前景,可称为源保联控理论; 区带级别(第二级)三元素为拉张槽、古隆起和盆山结构,该三元素控制了四川叠合盆地天然气勘探的有利区带,其中拉张槽是四川叠合盆地深层碳酸盐岩油气早期富集最根本的控制因素,古隆起为古油气藏富集的主控因素,盆山结构是油气晚期聚集和散失的最主要控制因素;圈闭或油气藏级别(第三级)三元素为圈闭闭合高度、保存条件封盖强度和油气充注程度的耦合关系,该三元素控制了四川叠合盆地天然气勘探的具体目标。

本代表性成果提出的多期构造活动背景下海相碳酸盐岩层系以拉张槽为核心的油气多期聚散理论,即四中心耦合的油气成藏理论和三级三元油气分布的联控理论对四川叠合盆地震旦系寒武系新增探明储量9963亿方和四川叠合盆地在新一轮油气资源评价中成为全国天然气最丰富的沉积盆地有促进作用,为四川气大庆建设、低碳发展和天然气发展黄金时代的到来做出了重要贡献;据该理论提出四川叠合盆地西部中北段深层海相油气勘探前景最为广阔,被中石油和中石化采纳并取得重大突破。

下一条:继续主导西部海相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形成机理与评价技术的研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