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至道沙龙举办“利用功能磁共振和经颅磁刺激技术研究汉语语义认知加工的脑机制——兼谈国际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讲座
2019年9月26日下午3点整,外国语学院油气资源中心至道沙龙邀请本院张茜博士在思学楼B303举办了关于“利用功能磁共振和经颅磁刺激技术研究汉语语义认知加工的脑机制——兼谈国际学术期刊发表”的学术讲座,学院部分教师及研究生参与了本次讲座。
张茜博士此次讲座主要讲她读博期间的主要学习研究内容:利用功能磁共振和经颅磁刺激技术研究汉语语义认知加工的脑机制。语义加工是语言认知功能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汉语是表意文字,因此,搞清楚汉语语义加工过程对于了解和认识整个汉语语言认知的神经机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语义加工脑机制研究为治疗失语症(如渐进性语义痴呆)和语言学习障碍(如阅读障碍,词汇加工困难)提供了重要的神经基础。因而,对汉语语义认知功能的研究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也具有重大的应用前景。张茜博士的研究利用功能磁共振(fMRI)技术,设计语义判断和数字判断任务,确立汉语语义加工过程中的相关脑区;并在此工作基础上,针对语义相关脑区:左侧额下回,左侧颞中回,右侧顶下小叶和顶点Vertex进行经颅磁刺激(TMS)刺激干扰的实验范式,探讨汉语语义认知加工的关键脑区。进一步,通过比较TMS对不同脑区的影响,建立了汉语语义认知加工的神经机制的模型,为汉语语言理解的深入研究提供定量化的分析方法和科学依据。
她在博士期间的研究成果包括SCI二区发表的三篇论文。因此,张博士就此分享了她发表SCI论文的一些经验和心得体会。包括分享一些实用的文献检索工具,并以她自己的论文为例,讲了论文的标题、引言,reference等等关键部分的写作。还分享了投稿时一些注意事项,小诀窍等等。
张茜博士的讲座第一部分深入浅出,并不觉得晦涩难懂。第二部分十分接“地气”,实用性很强。在座老师和学生的反响都非常好。
在讲座的尾声,是互动环节。许多老师提出了对她研究领域和国际论文发表的一些困惑和看法,整个讨论互动十分积极活跃。此次讲座为老师们注入了新鲜血液,提供了新视野,从而对认知语言学及神经语言学的相关领域产生了一些新的思考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