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下午,应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邀请,四川大学长江学者傅强教授在明德楼B508会议室做了题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经验分享”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由材料院院长周莹主持,科研处何苏副处长、吴优老师,以及来自材料院和石工院、化工院、电信院等其它学院的老师参加了报告。
傅强教授首先提出2019年度国家自然基金申报的一些新变化和注意事项,强调要挖掘资源,积极准备,尽早做好应对措施。在学院中,应充分发挥教授委员会的指导作用,建立“团队—学院—科研院”三级联动模式。在学科申报方面,积极挖掘医学+、信息+等交叉领域的新的增长点。
接下来,傅教授详细介绍了国家自然基金申报工作各个步骤的关注点。从选题来说,选择被学界承认的新兴学科分支中的热点,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自己创新性的设想,这类课题资助率较高。若盲目追求热点,仅对已有的结论性意见提出重复性研究,将很难得到资助。对于立项依据,要避免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视而不见”,注意参考文献的时效性,并强调知名学者的参考文献一定要引用。傅教授还从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案、可行性分析以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和应对策略,给在座的老师们以很大的启发。最后,傅教授强调,创新在国家自然基金申报工作中的重要性和贯彻性,并提出“创新是基础,论文是实力”。
报告尾声,傅教授同在座老师就基金申报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并对一些老师的申报书撰写等提出了诚挚建议。
傅强教授报告现场
材料院老师与傅强教授交流现场
报告人简介:傅强,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获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加工专业博士学位。1995.1-1997.12美国阿克隆大学博士后,1999.8-2000.9德国Freiburg大学洪堡学者,1999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2受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现任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中国化学会纤维素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塑料加工协会副理事长;2010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11年国家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2013年入选教育部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际期刊Polymer副主编,国际期刊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的国际编委,国内期刊高分子学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中英文版)、功能高分子学报等杂志编委,亚洲聚合物加工学会AWPP执行委员会委员。傅强教授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和聚合物共混改性与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被SCI收录400余篇,论文被SCI引用10000余次。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2014、2015、2016、2017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材料类)。获准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获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基础研究王葆仁奖(2017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14),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09),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10),获国际著名高分子期刊Polymer冯新德优秀论文奖(2009),获中国石化协会技术发明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08),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07),获中国化学会高分子邀请报告荣誉奖(2007),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05)、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1999)、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03)和宝钢优秀教师奖(1999),编写专著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