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融资前就搞清楚你的投资人是个什么风格的人。
有的人是产品型的,有的人是财务型的,有的人是数据型的,有的人是投资之后不闻不问,有的人是缺乏某个领域的经验却喜欢提供建议……
你先搞清楚:他是什么类型的?他对你是否真的有帮助?他是否真的在意你听他的?你是否真的觉得他的建议很好,还是只是想拿钱?
如果你觉得他的风格不是你喜欢的,你就别拿他的钱。
其次,至少在心理上和行为上明确有哪些东西是你们应该谈的、谈到什么程度。
极端的例子是,公司没钱了,你肯定会跟投资人谈,但真到公司没钱的时候你才谈,就是错的——你们应该先明确,究竟以一个什么频次沟通公司的财务问题、花多少钱的时候至少应该让投资人知晓(这个在很多投资条款里都有,但个人投资者通常不会很强调)。
同理,产品、战略,这些东西,该在什么情况下沟通?我觉得沟通的核心是三点:1)创业者要自信,2)你们必须建立钱之外的信任,3)投资人的确能帮到创业者。
从创业者的角度,你不能默认:他除了给我钱,别的就都别想管。你应该想:他除了钱还能帮到你什么?
你们聊什么东西是真的能让公司变好的。当然有的时候投资人的建议是错的,你要会甄别。
不信任投资人是你的错,过度盲从投资人也是你的错。
第三,如果你觉得“投资人管太多”,先回去想想你自己有没有问题。
通常来讲,我觉得这种抵触情绪是因为:创业公司遇到了某种障碍——创业者某个能力有瓶颈——创业者不愿意正视这种瓶颈——进而觉得投资人代表了“麻烦”……
大多数投资人都是很忙的,谁不愿意把钱投给 Zuckerberg、Larry & Sergey、马化腾,然后坐等公司从几千万美元估值变 1000 亿呢,当投资人必须来主动跟创业者讨论公司的问题的时候,都是他们的“模式识别”系统发挥了作用,认为某件事严重不对了。
如果公司不敢把自己的挑战说出来,那很有可能是因为你害怕这挑战。通常讨厌被管太多的创业者,是缺乏自信的一种表现,出问题的概率反而更大。
除此之外,和投资人保持规律性的联系还有考虑到以下方面:
及时发现投资人的异常:投资人是出钱的一方,他应该比你更关心那笔钱。如果投资人自己都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这很可能意味着出现了你预料之外的问题,比如投资人不知何故想要撤资了。
因此,你一定要确保投资人对你项目的关注,而确保关注的方法就是主动向其报告状况。什么状况能持续吸引投资人的目光?当然是持续不断的快速发展了,用户增长和收入增加能够说明很多问题。在运营报表里体现出来吧。
打入投资人的社交圈:多和投资人打交道,当然有机会成为朋友,或者达成亦师亦友的关系。这样,你们一起出席某些活动、会议就并不唐突,你可以借机在公众面前刷脸,获得无言的背书。
如果投资人觉得你很有潜力,你就有机会见到与他相熟的其他投资人及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这显然对你的事业助益良多。
总之,这些情况只发生在你与投资人关系很好时,平时根本不搭理投资人的创业者,是否也该注意到投资人关系可能带来的好处?
避免与投资人失联:什么叫做失联?如果你们每周五都联系,而有一周没有,这就类似于失联了。显然这是只有在建立了规律性联系时才能发觉的事情,如果你三个月才联系投资人一次,一个月见不到投资人不会令你觉得奇怪,而危险往往是这么发生的。
就算真的失联也别慌,没有人的生活有那么强的规律性,等两天试试看。如果事态紧急,寻找投资人身边的其他人吧——他的秘书,你当初联系到投资人的平台如天使汇 AngelCrunch 等,引荐你见到投资人的那个人。这些人一般可以告知你投资人的现状。如果投资人出于休假状态,通过他们传递一些必要的信息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