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工程教育认证理念,材料科学与工程教研室针对新生导论课教育进行了持续改进,在学校教务处和新材院的大力支持下,已成功举办了两届“迷人的材料”系列课外实践活动,活动得到了往届学生的高度评价。2023年10月26日,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全体教师的同行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2023级全体新生前往金沙遗址博物馆,开展了第三届 “迷人的材料之金沙遗址文物保护与修复”课外实践活动,感受“古蜀王都”的辉煌的同时,体会古人在材料制备中所蕴含的智慧,并了解现代文物分析、测试与修复技术,借此启发同学们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引导大家对材料专业的认识和理解,提升文化自信与材料科技认知。
金沙遗址博物馆主要由考古挖掘现场以及“远古家园”、“王国剪影”、“天地不绝”、“千载遗珍”、“解读金沙”等5个展厅组成,展示出了大量精美绝伦的青铜器、金器、玉器、陶器、象牙及骨雕件,从多个角度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古蜀金沙的灿烂与辉煌。
参观过程中,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同学们了解到金沙遗址并没有被完全发掘,地下仍有大量的文物如象牙等,现代技术难以保存的文物封存于地下。这是由于象牙作为一种特殊的生物质材料,受其组分和结构特性的影响,虽历经千年不腐,但一经发掘出土极易受到外界温度、湿度、氧气的作用,其脱水、开裂、变黑等劣化过程将被加速,自毁过程难以停止。材料科学与工程教研室主任程小伟教授结合自身在材料领域多年的工作经验,以象牙为例为同学们介绍了材料防腐蚀的相关知识,并拓展至各类文物的修复与保护,将考古与材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领域联系在一起,强调了文物的修复与保护必须立足于材料的角度,需研究各种材料在不同环境中的演变。而这些均离不开本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如《材料科学基础》等的教学内容,大大的激发了同学们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
此外,针对玉器、象牙等文物的断代和来源,利用现代技术进行深入的分析过程中,需要用到的X射线衍射仪,偏光显微镜、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等均能与《材料分析方法》的教学内容对应。此外,金属一类文物的腐蚀与防护措施也是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的重难点,与本专业腐蚀与防护方向的专业知识密切相关。
本次参观实践活动将传统室内教学场景转移至历史文化氛围浓厚的博物馆之中,让同学体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探索开展情景式实践教育导论课,身临其境地学习、思考、感受和记录,使学生能够认识材料、理解材料,增强同学们对材料学科的认同感和求知欲。文明时代以材料来划分,文明延续以材料为基础,文明富强更需要以材料为代表的高新科技不断探索和突破。